台上再成乱道走书呈尧夫。宋代。富弼。密雪终宵下,晨登百尺端。瑞光翻怯日,和气不成寒。天末无织翳,云头未少乾。四郊闻击壤,农望已多欢。
《台上再成乱道走书呈尧夫》是宋代文人富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密雪终夜飘落,
清晨登上百尺高台。
瑞光闪烁,畏惧阳光,
和暖之气并未消散。
天空没有织成厚重的云层,
云头未见干旱迹象。
四周乡村传来击打田螺的声音,
农人望着庄稼,充满喜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富弼通过描绘雪夜和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欢乐情绪。首先,密雪终夜飘落,形容大雪纷飞的夜晚,给人一种寒冷和宁静的感觉。接着,清晨登上百尺高台,富弼登高远眺,展望着雪后的美景,这种高处俯瞰的视角让人感受到壮丽和开阔。瑞光闪烁,畏惧阳光,形容雪地上阳光的反射,使得光线明亮而耀眼,说明阳光的力量使人感到敬畏。然而,尽管阳光强烈,但和暖之气并未消散,意味着寒冷的冬天也有温暖的一面。天空没有织成厚重的云层,云头未见干旱迹象,暗示着天气晴朗,没有降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最后,四周乡村传来击打田螺的声音,农人望着庄稼,充满喜悦,表达了农人们丰收的喜悦心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喜悦情绪。富弼以简洁而准确的词语,将雪夜和晨曦的美景展现出来,并通过对农人的描写,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希望和喜悦。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富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1004—1083)宋洛阳人,字彦国。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为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韩国公致仕。卒谥文忠。有《富郑公诗集》。...
富弼。(1004—1083)宋洛阳人,字彦国。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为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韩国公致仕。卒谥文忠。有《富郑公诗集》。
宿霸州馆。明代。李舜臣。寥廓此中宿,遥听易水声。鉴帷畿月入,疏馆北风鸣。夜觉秋初永,寒知霜正清。不堪情已倦,明日尚遄征。
和洞庭古寺壁间韵。宋代。廖行之。六月湖天凛似秋,曾凭樯燕小迟留。苍崖偃蹇浮屠古,白壁淋淳醉墨流。吹浪鱼龙供客戏,乘槎斗牛得天游。一声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壶碧玉楼。
萧太守送菊于吾邑邱大尹公公有诗索和。明代。苏仲。不爱人间一撚腰,老逢花酒兴偏消。先生爱菊山人献,淡淡秋容手自招。
临终诗二首 其二 悲永殡。隋代。释灵裕。命断辞人路,骸送鬼门前。从今一别后,更会几何年。
咏日应赵王教诗。南北朝。孟康。金乌升晓气,玉槛漾晨曦。先泛扶桑海,返照若华池。洛浦全开镜,衡山半隐规。相欢承爱景,共惜寸阴移。
和散木韵 其八。明代。袁宏道。空潭独影谁,个是好相知。每笑鹏心侈,闲怜鹳垒危。眼光常照渌,面貌日浮卮。一往青山去,还愁鹤不随。
鲁王登长干塔。明代。南洲法师。凉秋飞盖过长干,宝塔登临霄汉端。天近彩云连紫极,日高红雾拥雕栏。龟蒙气接三山远,淮泗光分二水寒。清兴未阑闻鼓吹,香风城阙谩回銮。
秋菊。宋代。李廌。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风劲幽香怯,露曦寒艳滋。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
重五。宋代。郑刚中。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竹笋迸新紫,榴花开小红。山深人寂寂,气润雨濛濛。煮酒无寻处,草蒲在水中。
瑞鹤仙(寿)。宋代。张元干。倚格天峻阁。舞庭槐阴转,盆榴红烁。香风泛帘幕。拥霞裾琼珮,真珠璎珞。华阳庆渥。诞兰房、流芳秀萼。有赤绳系足,从来相门,自然媒妁。游戏人间荣贵,道要元微,水源清浊。长生大药。彩鸾韵,凤箫鹤。对木公金母,子孙三世,妇姑为寿满酌。看千龄,举家飞升,玉京更乐。
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二。南北朝。庾信。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遥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清逸斋为卞秀深题。明代。徐庸。赤栏桥跨清溪水,好雨频将紫苔洗。轮蹄不到小斋前,养高人在冰壶里。满庭芳草见生意,五色牙签尽经史。纬箫帘捲日初长,心契圣贤求妙理。金徽玉轸旧纹断,三尺短琴横绿绮。有时弹弄太古音,明月清风涤尘耳。读书鼓琴慕往昔,往昔虽远道则迩。许由巢父皆隐人,伯夷叔齐亦君子。况君家世出右族,逸驾不同流俗比。长歌几度望南山,数点峰峦落窗几。吾宗本出徐□王,家世自昔居南方。遥遥华冑几千载,至今水木多流芳。君家得派最蕃衍,宅第别搆神仙乡。青松翠竹冰雪操,紫芝瑶草烟霞香。闲门深掩坐清昼,肯待鬓发生秋霜。两京胜槩旧历览,治装又复之湖湘。阊门杨柳啼早鸦,吴姬压酒唤客尝。云帆高挂竟西上,万斛舟稳风扬扬。三江五湖一飞渡,醉倚舵楼歌慨慷。平生胆气一雄壮,手拔长剑享穹苍。虹光直贯牛斗畔,魍魉魑魅俱潜藏。方今天下正太平,讴歌击壤如虞唐。人生何幸遇斯世,千载一日无低昂。织鸟东西时易迈,一百五日来青阳。姑苏台下拟相候,倾倒珠玉开锦囊。纪行几首句清健,声调不减刘文房。
挽知临安府兼浙西制置使曾公。宋代。曾子良。返輤荣归寝,帷堂哭设衣。神情如梦叶,沧海怅心违。百世功言立,千年城郭非。任安犹未死,哀泪不堪挥。
拟钱塘怀古 其二。明代。吴与弼。恩隆义重是君亲,忍着南冠一水滨。顿首无衣谁氏子,卧薪尝胆乃何人。
呼婢。清代。浦映绿。银瓶斜插海棠花,春色朦胧护绛纱。烟袅兽炉香欲烬,隔帘鹦鹉唤琵琶。
秋兴漫成六绝句 其四。明代。卢楠。当阶松树何楚楚,黮叶苍枝已傲霜。要须见汝作梁栋,桃李春华休擅场。
缲丝行。宋代。范成大。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後煮茧门前香。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
送独孤拾遗先辈先赴上都。唐代。李嘉祐。行春日已晓,桂楫逐寒烟。转曲遥峰出,看涛极浦连。入京当献赋,封事更闻天。日日趋黄阁,应忘云海边。
江南曲。元代。成廷珪。吴姬当垆新酒香,翠绡短袂红罗裳。上盆十千买一斗,三杯五杯来劝郎。落花不解留春住,似欲随郎渡江去。酒醒一夜怨啼鹃,明日兰舟泊何处?
送薛补阙入朝(一作鲍溶诗)。唐代。鲍防。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每叹陆家兄弟少,更怜杨氏子孙贫。柴门岂断施行马,鲁酒那堪醉近臣。赖有军中遗令在,犹将谈笑对风尘。
颂古十八首。宋代。释师一。孰云意在钁头边,一击圆通彻大千。大笑低头归去后,饥餐且莫与人伟。
赠三侍御。唐代。常建。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干。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代茅止生悼亡姬三首。明代。范汭。独夜寒侵半臂绫,锁窗花影隔层层。依稀梦里还寻梦,才到钱塘又秣陵。
冬十月百卉尽劳。宋代。杨冠卿。淳熙戊戌冬十月,恰似东风三月诗。冰霜不变沍寒色,溪壑次第回春姿。花情柳意已无耐,红英粉艳争纷披。道傍牛喘不复问,欲了公事真痴儿。
忆王孙 和重阳真人。金朝。马钰。心清步步入玄门。意静**溉本根。蓦地听闻没口论。性无昏。一点
席上。宋代。张宪。彼美璚林姬,绿云何盘盘。清歌珠落斗,妙舞玉成团。风急酒晕薄,月斜花露寒。剪灯续残醉,把袂接馀欢。虽非长夜饮,犹胜万钱餐。
奉赠乔年伯。明代。陈子壮。过市每携游侠传,闭门长习度人经。已知报国凭时命,即论传家有典刑。闻道关南多虎迹,思君云表一鸿冥。黄钟若协阶符奏,吹到乔林百丈青。
答徐伯润。明代。袁宏道。客径草许长,多君不忘故。珍重品字书,斜封三尺素。问我客何方,昨日西兴渡。问我友朋谁,多半鸥与鹭。东西南北人,飘落等飞絮。一叶会冲风,再问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