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宋代。方蒙仲。一生梦不识愁台,口吻悲鸣有底哀。树上玉人应冷笑,从今不敢送愁来。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生梦不识愁台,
口吻悲鸣有底哀。
树上玉人应冷笑,
从今不敢送愁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诗人表示自己一生从未真正体验过悲伤和忧愁的心境,他的心情是如此纯净和欢快,以至于梦境中的愁苦和忧伤都无法接近他。然而,他意识到自己的欢愉在梅花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梅花上的玉人似乎对他的无忧无虑感到嘲笑。鉴于此,诗人决定从此不再向梅花传达自己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诗人和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心境和思考。诗人的心情非常愉快,他从未真正体验过忧愁之感,这种状态使他与外界的痛苦和悲伤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快乐在梅花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梅花上的玉人仿佛对他的无忧无虑产生了一种冷嘲热讽的态度。诗人从这种冷嘲中感到不安和尴尬,因此决定不再向梅花传达自己的忧愁,以避免被嘲笑。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个人在快乐与忧愁之间的微妙平衡。
赠侍潞川。清代。姚鼐。走昔少年时,志尚在狂狷。希阔古哲人,奋学乃所愿。北渡超大河,遇子燕山甸。谓我如草木,臭味吾同荐。步登昭王台,滹沱荡南面。塞上来惊风,白日色俱变。慷慨和悲歌,流俗颇笑讪。从此别春明,三年乃一见。相见复奔驰,岂不伤贫贱。今年访子居,淮堤绿杨遍。红镫照故人,洗盏复相劝。谁言壮士怀,不如儿女恋。感旧默伤怀,日月几宾饯。借问此何时,夏屋飞乳燕。嗟吾倦远游,明朝返乡县。身世如萍波,茫茫孰先辨。惟惭志业衰,如何答深眷。
省中沈文通厅事。宋代。王安石。竹上秋风吹网丝,角门常闭吏人稀。萧萧一榻卷书坐,直到日斜骑马归。
登清音堂。宋代。喻良能。堂上横看江上洲,洲边春浪拍天浮。晴栏倚遍无多景,浩荡时时没白鸥。
题定慧院。宋代。史声。寺名定慧知何代,桥古碑横不记年。古树乱鸦啼晚照,故园新蝶舞春烟。十层宝塔化尘路,五色云衢散上天。惟有玉莲池内水,沧浪深处老龙眠。
颂古六首。宋代。释宗杲。担柴卖火村里汉,舌本澜翻不奈何。自道来时元没口,却能平地起风婆。
念奴娇(白莲呈罗教、黄法)。宋代。卢炳。凿开方沼,问何人种玉、工夫奇绝。幻出瀛州有□□,十万水仙罗列。风曳_琚,露零珠佩,天上人装结。君看炎夏,堕来何处冰雪。我来对此凉生,红尘飞尽,却笑凌波袜。最爱幽姿能雅淡,自蓄芳馨孤洁。挹取天浆,唤将空籁,齐作清歌发。不知尘世,晃然身在瑶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