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夫子三出西郊之作。明代。邓氏。幽人问水更携琴,好傍清池发妙音。曲径横穿花意密,重台斜拂竹情深。荒笼媚菊含金笑,疏木寒禽弄玉吟。欲攀艳日留歌席,纵迫归心恋暮岑。
这首诗词是明代邓氏创作的《和夫子三出西郊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静的人问水是否愿意携带琴,喜欢靠近清池发出美妙的音乐。曲径蜿蜒穿越花丛,花朵散发浓郁的芬芳。重台倾斜轻拂竹林,树木间弥漫着深沉的情感。荒芜的笼子中媚笑的菊花闪烁金光,稀疏的树木上的寒禽吟唱玉般的音乐。渴望攀爬艳阳,停留在歌唱的宴席上,却被迫回归内心,依恋于夕阳下的山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幽居之人在西郊的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描写心境,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幽静的人带着琴来到清池边,以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出美妙的音乐。曲径蜿蜒穿过花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花朵芬芳的感受。重台斜拂竹林,展现了树木间的交错和浓郁的情感氛围。
诗中还出现了荒芜的笼子中含笑的菊花和稀疏的树木上的寒禽。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词的意境,菊花闪烁金光,寒禽吟唱玉般的音乐,表达了美与音乐的结合,以及对自然景观中生命力和美的赞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艳阳的渴望和对留在歌唱的宴席上的向往,但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归属感和对夕阳下山谷的依恋。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流露出一种对人生归属和内心归宿的思考。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 其八。明代。刘泰。随风杂霰落萧骚,破屋难禁一尺高。翻忆少年歌舞梦,美人金盏进羊羔。
偈十首。宋代。释正觉。触目绝对待,万法无不在。是汝心不知,非汝心不会。不会无不会,不知无不知。只个不会知,殊特也大奇。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唐代。陆希声。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小重山 其一。清代。何振岱。摩尼真色无定居。甓湖春水满,隐神珠。夜香袅字上灯初。观心久,道气静团蒲。昨梦忒怜余。愁中双鬓雪,更清癯。起修书札托双鱼。殷勤问,将息近何如。
感寓 其二十五。明代。童轩。众人嗜奔竞,宛若风中花。朝开灿珠玉,暮落随泥沙。所以古达士,知命匪所誇。宁甘伏枥马,耻学粘壁蜗。鲁连今已矣,抚卷徒兴嗟。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 其七。明代。徐熥。扰攘烽烟何太急,四海纷纷飞羽檄。但见纵横戎马多,何处哀鸣鸿雁集。书生徒抱杞人忧,中宵起舞空悲泣。呜呼七歌兮歌已终,黄昏旷野凄寒风。
挽陈菊坡枢密二首。宋代。陈著。家学渊源远,公今德行科。一纯光白璧,重望压颓波。职业居朝久,文章八石多。平生何所似,霜菊在秋坡。
皇帝閤春帖子 其六。宋代。胡宿。玉殿香丝萦綵缕,金盆白雪间红花。子孙千亿无疆寿,尽逐东风入帝家。
登万岁塔。明代。徐熥。宝塔凌霄迥,登攀俯九垓。山河天际绕,楼阁日边开。幡影依檐落,铃声拂槛来。马江波浩渺,雉堞势萦回。隔岭留残照,遥空度晚雷。炊烟生下土,禅诵出香台。僧自山腰住,人从树杪回。迷川今日渡,劫火往年灰。上界疏钟动,孤城断角催。几思题偈别,古壁半苍苔。
鹧鸪天 春草。清代。周贻繁。几处春泥衬落英。才过寒食又清明。调青细雨霏霏湿,帖翠微风剪剪生。邀翠幰,拂红缨。短长亭外暮烟轻。萋萋会得东风意,不道王孙有别情。
金缕曲 纪檗子徵君话旧有感。清代。顾贞观。皂帽缁尘卷。任相猜、杜陵野老,伤心顿遣。倦眼摩挲双阙望,铅泪铜盘偷泫。辇毂下、一窝如茧。乘兴偶然迷出处,泛虚舟、试狎蓬莱浅。供醉吐,锦茵展。身终隐矣那须显。数升平、白门标榜,纷纷阔扁。及至时危钩党密,香凤并遭鹰犬。羡此际、冥鸿独免。阅尽宫邻金虎局,更何人、痛哭三朝典。天宝话,舌频剪。
登西安府鼓楼。明代。殷奎。西府层楼接上台,客怀落日为谁开。一天秋色云飞断,万户晴辉鹊噪来。遍倚危阑频入感,未吹画角已兴哀。千年朝市仍更变,独有南山石未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