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呈全完白四首。明代。李邺嗣。每到秋深摘满筐,须教烂煮妙非常。诸公任设盘中馔,不及先生豆荚香。
《口占呈全完白四首》是清代诗人李邺嗣的作品。该诗描述了秋天深处摘下的豆荚,与其他人盛装盘中的珍馐美味相比,显得更加芬香可口。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每到秋深摘满筐,
须教烂煮妙非常。
诸公任设盘中馔,
不及先生豆荚香。
诗意:
这首诗以秋天摘下的豆荚作为主题,通过对比来表达豆荚的美味。诗人认为,每当秋深时节,摘下的豆荚要经过烂煮,才能展现出非常美妙的味道。与其他人所吃的盘中佳肴相比,这些豆荚的香气更胜一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味道和美味的豆荚。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豆荚的特殊香气和独特美味。豆荚是秋季的常见食材,诗人以豆荚代表秋天的美味,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食的热爱。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美感,以及对简单事物的细腻感受。
整首诗以四行短诗的形式呈现,结构简洁明了。通过对比的手法,诗人将豆荚的香气与他人所吃的珍馐美味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豆荚的独特之处。这种对比既突出了豆荚的美味,也点明了诗人对美食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态度。整首诗以简单朴素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愉悦和赏心悦目之感。
(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
李邺嗣。(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
和夏宪副止庵赋陈粹之冷庵赤壁图歌。明代。罗伦。赤壁一万丈,不为浮云裘。峥嵘苏长公,豪气盖九州。东华尘土涴汗脚,摩弄云海浮虚舟。山高月小自今古,小人虫蛆,君子龙虎。东风赤壁一炬红,千载曹刘两丘土。我耳不欲闻,何客吹洞箫。山林杳冥,鸟兽悲号,风尘澒洞。欲拔腰间倚天剑,陆剸蛇豕,水斩鲛鲸。手挟南溟鹏,足蹑飞云履。仰天发长笑,自把太虚拟。转眼五百年,冷庵好画止庵赋。江西二妙世间无,倒腔翻作苏仙图。横江孤鹤梦若醒,人间轩冕真泥涂。
春闺病起和黄得之先生作。明代。张献翼。佳气抱房栊,年华自不穷。山将眉合翠,花傍镜分红。晓色罗衣上,春声燕垒中。犹怜芳树下,无力倚东风。
歌阕琼筵,暗失金貂侣。说衷肠、丁宁嘱付。棹举帆开,黯行色、秋将暮。欲去。待却回、高城已暮。
渔火烟村,但触目伤离绪。此情向、阿谁分诉。那里思量,争知我,思量苦。最苦。睡不著、西风夜雨。
惜奴娇。宋代。晁补之。歌阕琼筵,暗失金貂侣。说衷肠、丁宁嘱付。棹举帆开,黯行色、秋将暮。欲去。待却回、高城已暮。渔火烟村,但触目伤离绪。此情向、阿谁分诉。那里思量,争知我,思量苦。最苦。睡不著、西风夜雨。
命学士讲书诗。南北朝。谢灵运。卧病同淮阳。宰邑旷武城。弦歌愧言子。清净谢伏生。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时往岁易周。聿来政无成。曾是展予心。招学讲羣经。铄金既云刃。凝土亦能铏。望尔志尚隆。远嗣竹箭声。敢谓荀氏训。且布兰陵情。待罪岂久期。礼乐俟贤明。
夺锦标 秋幢。清代。蒋春霖。日闪驹尘,云低雁势,十丈火龙标立。指点西山名将,大字霞明,翩翻秋色。傍营门飐晚,正擎住、层霄风力。望平原、树影萧疏,又倚遥峰寒碧。还对惊烽半壁。组练横空,招展楼船如织。共说军客千里,白鹊霜晴,翠霓烟幂。待周挥赵垒,唤一片、降幡飞出。看澄江、月静高牙,掩映洲前芦荻。
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 其三。宋代。释守卓。人境两俱夺,倒转舌头说。四句若为分,昙花生枯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