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法华寺

游法华寺朗读

中文译文:

薄游京都日,
轻轻游览京都的日子,
遥羡稽山名。
远远望着稽山的名气。

分刺江海郡,
游历分刺江海的郡县,
朅来征素情。
此刻感受着朴实的情感。

松露洗心眷,
松林间散发出迷人清香,
象筵敷念诚。
佛堂中洒满了虔诚的念诚。

薄云界青嶂,
薄云轻舞在青山峻岭之间,
皎日鶱朱甍。
阳光照耀在红色的殿宇上。

苔涧深不测,
青苔覆盖的山涧深不可测,
竹房闲且清。
竹楼静谧幽闲。

感真六象见,
感受真实的六根之象,
垂兆二鸟鸣。
垂下来的兆候,有两只鸟儿鸣叫。

古今信灵迹,
相信古代和现代的神灵迹象,
中州莫与京。
中原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京都比拟。

林嶙永栖业,
在这片山林中永远安身立命,
岂伊佐一生。
岂知这是何人生活之所。

浮悟虽已久,
虽然浮躁的觉悟已有很久,
事试去来成。
经历事情的试炼才能化成成就。

观念幸相续,
修炼心境的幸运陆续降临,
庶几最后明。
期望最后能够有所领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京都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古迹的赞美,同时抒发了对心灵修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人通过游览稽山以及江海的郡县,领略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古迹的庄严。诗中描绘的松林、佛堂和竹楼,展现了清幽宜人的景色,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安详的心境。

诗人通过感受六根之象和垂鸟鸣的兆候,表达对神灵存在的虔诚和信仰。他认为京都是一个灵性与历史传承相结合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可比拟。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成长的思考。诗人认为通过经历事情的考验,修炼心境,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觉悟和智慧。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山水、古迹和心灵境界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宁静、唯美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朗读
()

猜你喜欢

芭蕉值秋槛,勿云憔悴姿。与君障夏日,羽扇宁复持。

()

舟行才几里,已觉清心魂。高岸隐遥郭,平沙出远村。

鹤行汀有迹,云过水无痕。渐喜闻渔榜,程程近故园。

()

候门稚子喜归来,暖热那无酒一杯。抖擞满身尘土尽,襟怀还对好山开。

()

不谓人烟境,莲花涌陆离。香风传径竹,落景碍修枝。

酒肆从他市,僧茶屡有施。回心观净理,坐久不知疲。

()
渭川千亩未为奇,独羡坡仙扫一枝。
后夜风雷头角露,看他行雨过天池。
()

树散朝烟认始真,轻舟初出粤江滨。水边易动孤吟兴,乱后长为独往人。

山气有光云似翼,海风无力浪如鳞。倦游欲向沧洲老,渔父沙鸥日日亲。

()
隶法如公有典刑,拙中藏巧混天成。
因观体制超前辈,旋辟轩窗乞扁名。
气象晋人遒且劲,源流汉刻古而清。
得来喜对儿曹语,一字千金胜满籯。
()

老年屏人事,北窗寄高眠。
梦魂御风去,金阙开九天。
虎豹狞不嗔,知予有仙缘。

()

萧萧一径入秋苔,束带时愁长吏催。
旅食又看鸿雁至,家书常共荔枝来。
花边小几听禽坐,竹里孤琴候客开。

()
愁解寻人不得辞,小窗疏竹雨来时。
江湖今夜全家客,犹胜飘零两处思。
()
六经乐故亡,三礼复不完。
名数颇舛刺,或亦疑同官。
易诗书春秋,论孟庸学篇。
弥缝救破断,谁实心斯传。
()
失脚青云何所往,故山松竹应秋。
痴儿官事几时休。
可怜双白鬓,斗粟尚迟留。
尊酒偷闲聊放旷,夜凉河汉西流。
()

南陌千箱卜雨耕,东门五色又瓜生。丈夫重有清时望,世路还从直道行。

数仞宫墙非恶地,两斋弦诵是能声。扁舟五两催行色,莫更前溪尽日横。

()

武当山高几万丈,中有千年灵寿杖。金光玉芝秀所钟,生在青霞石嵓上。

雨舟先生道者流,赠我一枝东海头。琅玕润滑铁坚瘦,昂首屈项苍精虬。

()
蜀才卓荦照宾筵,秀出斯文万选钱。
圣主龙飞初策士,皇朝春好正朝天。
丹墀独对三千字,黄甲重魁四十年。
归把群书观未见,要令学业到纯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