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日昌平城登览

朔日昌平城登览朗读

《朔日昌平城登览》是明代王慎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宿雨山城净晓晖,
过夜的雨水洗净了山城,
清晨的阳光明亮耀眼。
高楼凭眺思依依。
我站在高楼之上眺望,
思绪缠绕不舍。

仙人枕上云初散,
传说中的仙人在枕上睡觉,
云雾刚刚散去。
白马关西雁自飞。
白马关西的雁儿自由飞翔。

古木寒鸦啼朔雾,
古老的树木和寒鸦啼叫,
在朔日的雾中。
荒隈晓日上征衣。
旷野中的山岗,旭日照耀,
战士们穿上征衣。

天山直北谁传箭,
天山在正北方向,谁在传递消息?
目断秦兵未解围。
视线被遮断,秦军还未解除包围。

诗词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山城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战事的思考。首先,诗词以宿雨过后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山城的清新与明亮。高楼之上,作者凭栏远望,思绪被美景所牵动,难以离去。这种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次,诗词通过描绘仙人枕上云散和雁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仙人和白马关西的雁儿象征着与尘世的隔绝和自由飞翔,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词通过描写古木、寒鸦和朔日的雾,以及旭日照耀下的征衣,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坚韧。这里的景象反映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战事的关注和对解围的期待。

最后两句则提出了问题,谁在天山直北传递箭信?秦军是否已经解围?这表明作者对历史战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对历史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整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自然景色与历史题材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对自由追求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战事的忧思。同时,诗词中留下了一些疑问,引发读者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慎中朗读
()

猜你喜欢

野水溶溶易满堤,十分强半麦成畦。
我来宴坐久无语,日蟆昃深莺乱啼。
()

酒以成礼,乐以侑食。
露湛朝阳,星环紫极。
淑慎尔容,既饱以德。

()
世故时时异,年华物物新。
溪声添夜雨,麦事待晴春。
草棘扃空户,岩崖伏冻人。
问言何至此,征骑往来频。
()

胜侣偕游兴倍耽,仙源指点路初谙。四围金碧沉斜照,一带清苍起夕岚。

坐处人疑星聚五,序来我忝齿居三。不须更觅蓬莱顶,奥壤神皋已共探。

()
妖娆百种宜,总在春风面。
含笑又和嗔,莫作丹青现。
问著却无言,觑了还回盼。
底处奈思量,卷了还重展。
()

嫣红欲绝。瘦朵藏低叶。鬟袖不知风露湿。亸向晓凉时节。

蝶蜂栩栩仙仙。泥人半晌缠绵。画箔秋灯儿女,夜来若个深怜。

()

牙签玉轴新未触,何如颓檐灯火读。李成骤雨郭熙山,何如一藤烟火间。

书画移人亦尤物,宝绘堂中长公说。子持此艺将归时,霜刀正足供刈葵。

()
陆羽仙经不易夸,诗家珍重寄禅家。
松恨石上春光里,瀑水烹来斗百花。
()

临沂以北沂水东,行人扬袂尘沙中。
从有温泉能自洁,雩坛安得可乘风。

()

多情莫学泽中兰,有恨莫为江上莲。兰心守死心不改,莲根折断丝犹牵。

君不见天荒地老皆如此,千古湘娥怨湘水。至今血泪洒丛篁,点点香含露痕紫。

()
名盛望尤备,枝披实亦繁。
无由究贤业,犹幸立斯言。
书在经逾显,人亡道更尊。
九京如可作,与子共南辕。
()
故国伊川远,深居碧嶂前。
伴吟唯有鹤,高趣别无仙。
岳信闲慵答,丹经秘不传。
杖蔾时访我,终日话南禅。
()

赤壁军回处,曾于此散花。跳鱼惊过橹,落鸟立行槎。

山远云连树,江清水见沙。风帆今日便,应送早还家。

()

千春流水渺无津,万树桃花好避秦。高卧此中堪白首,不知人世有红尘。

()
法书点画久非真,上圣传真妙入神。
凤翥龙盘时降出,二王应望属车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