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中原万里莽空阔,山过长江翠如泼·。明代。张以宁。楼台高下垂柳阴,丝管啁啾乱花发。北人却爱江南春,穹碑城外如鱼鳞。青山江上何曾老,曾见南人是北人。
《江南曲中原万里莽空阔,山过长江翠如泼·》是明代张以宁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南曲,中原万里空阔,
山过长江,翠色如泼。
楼台高下垂柳阴,
丝管啁啾,花乱飞舞。
北方的人们却钟爱江南的春天,
穹碑城外,美景如鱼鳞。
青山江水从未衰老,
曾经见证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交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和南北文化的交流。首句"江南曲,中原万里莽空阔,山过长江,翠色如泼",表达了江南地域的广袤和山水之美。"江南曲"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曲调,它的美妙被比作中原地区广袤的原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过长江,翠色如泼"描绘了山脉跨越长江,山林苍翠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楼台高下垂柳阴,丝管啁啾,花乱飞舞",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风景和文化氛围。楼台高耸,柳树垂下阴影,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丝管的声音和花朵的飞舞,增添了一种喜悦和活力的氛围。
最后两句"北方的人们却钟爱江南的春天,穹碑城外,美景如鱼鳞",表达了北方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穹碑指的是城市的高塔,城外的美景就像一条条鱼鳞般绚丽多彩,吸引着北方人们的眼球。
最后两句"青山江水从未衰老,曾经见证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交流",表达了江南的山水风光永不衰老,它一直见证着南方人与北方人之间的交流。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长久存在的意义。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的美景和文化氛围,表达了对南北文化交流的关注和重视。它展现了江南地域广袤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北人民交流互动的渴望和赞美。
...
张以宁。
小重山·云去风来雨乍晴。元代。刘秉忠。云去风来雨乍晴。断烟分远树、夕阳明。夕阳无处雁斜横。山重叠,山外更入行。千古短长亭。别离浑是苦、柰西征。欲凭双鲤寄幽情。东流水,几日到襄城。
宿城中旧房。明代。石沆。从教雁侣失潇湘,春色年年暗洞房。遗得一枝花影子,夜深随月转西廊。
苍颉台。唐代。汪遵。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
简令生日。唐代。罗隐。祥烟霭霭拂楼台,庆积玄元节后来。已向青阳标四序,便从嵩岳应三台。龟衔玉柄增年算,鹤舞琼筵献寿杯。自顾下儒何以祝,柱天功业济时才。
三月二十四日有怀作。清代。金应澍。回首趋庭日,祥光聚一门。春烟多翠色,夜雨长苔痕。后起幸无恙,诒谋欣尚存。儿年刚六十,白发溯渊源。
秋夜。明代。陈汝言。虫鸣秋夜永,木落众山秋。客馆一窗月,故乡千里愁。不才深自省,何术为身谋。慈母遥相忆,应添雪满头。
沁园春(寿陈菊坡枢密卓)。宋代。陈著。吾菊坡兄,细观花□,元来一般。是鄮山佳气,胚月军长茂,鄞江润脉,滋养清妍。移傍云霄,浓沾雨露,曾亚百花头上班。谁知道,待芬香透了,收敛东边。笑他红紫纷然。算眼底何曾长久看。这秋芳自韵,不争春艳,霜根难老,偏耐风寒。占得清名,尊为寿客,晚节谁能如此全。千千岁,把黄金正色,照映人间。
明复作文房四物诗因用其韵。宋代。郭印。锐精文字里,今古叹毛锥。职在中书贵,功因大手奇。楮君频借重,墨客最相知。绝迹头童日,麟经万世师。
长相思·展颦蛾。宋代。吕胜己。展颦蛾。抹流波。并插玲珑碧玉梭。松分两髻螺。晓霜和。冻轻呵。拍罢阳春白雪歌。偎人春意多。
寄赵敏求。宋代。舒岳祥。赵子贫愈好,吟诗送此生。焚巢同旅鸟,泛宅老书檠。八座清门户,王塘好弟兄。杉棚先辱和,欲报怨无琼。
醉时歌。元代。张天英。挹翠楼前秋日清,挹翠楼下秋水明。海色屏开九峰晓,玉树时作蛟龙鸣。主人爱客劝客醉,凤弦欲语杯先行。杯上菊花黄似酒,碧袖双歌若杨柳。白日飞去红烛来,两两玉童争拍手。拍手笑,风飔飔。初疑蓬岛,何异瑶池。人生百岁,不乐何为。不愿发再黑,但愿长醉如今时。
齐安食蒌蒿根菊茁。宋代。张耒。故园蔬甲又逢春,想见雕盘巧斗新。强掘蒌根盘郁屈,故挑菊茁嚼芳辛。春来小疾妨杯切,老去怀乡役梦频。堪笑吴伧恋莼鲙,素衣愁花洛阳尘。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南北朝。谢灵运。玉玺戒诚信。黄屋示崇高。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皐。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顾己枉维絷。抚志惭场苗。工拙各所宜。终所反林巢。曾是萦旧想。览物奏长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