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附见天籁集卷下内·原题云,李仁山。元代。李仁山。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巧夺孤山能变化。夭娇飞来白下。绝怜玉骨清姿。不随红紫芳时。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得于孤山也。
诗词:《西江月 附见天籁集卷下内·原题云,李仁山》
朝代:元代
作者:李仁山
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
巧夺孤山能变化。夭娇飞来白下。
绝怜玉骨清姿。不随红紫芳时。
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
得于孤山也。
中文译文:
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
巧夺孤山能变化。夭娇飞来白下。
绝怜玉骨清姿。不随红紫芳时。
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
得于孤山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诗人以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的形象描绘了西江月的美景。西江月是指西江上的明月,诗中的姑射是指月宫中的仙女,她们乘坐着飘逸的仙车在空中飞行,增添了诗词的神秘感。
诗中提到的孤山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山岳,它能够变幻出各种奇妙的景色。夭娇指的是娇美的花朵,在诗中以夭娇飞来白下的形象展现,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诗人绝怜玉骨清姿,表达了对这美景的赞叹之情。他认为这美景不随红紫芳时,意味着它的美丽超越了世俗的时尚和潮流,具有天然的标格和气质。
最后两句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表明诗人认为要欣赏这样的美景,需要具备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领悟力。诗人将美景与竹篱茅舍相连,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显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江月的美丽和壮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考。
送清演禅者。宋代。释重顯。我年老大,心力衰微。赠别无语,冥同振飞。因思古之送人有言,吾不知其殊途同归。独爱新丰,曲腾清辉。寸草不生千万里,出门春色共依依。
赠护国寺山上宏道者。宋代。顾逢。三十年趺坐,何曾下此山。忘形超物外,无梦到人间。窗暗月来照,门开风自关。虎狼情亦狎,夜夜庙前还。
闻无相道人顺世五首。唐代。贯休。一事不经营,孤峰长老情。惟餐橡子饼,爱说道君兄。池藕香狸掘,山神白日行。又闻行脚也,何处化群生。自昔寻师日,颠峰绝顶头。虽闻不相似,特地使人愁。庭树雪摧残,上有白獮猴。大哉法中龙,去去不可留。常思将道者,高论地炉傍。迂谈无世味,夜深山木僵。下山遭离乱,多病惟深藏。一别三十年,烟水空茫茫。石霜既顺世,吾师亦不住。杉桂有猩猩,糠秕无句句。土肥多孟蕨,道老如婴孺。莫比优昙花,斯人更难遇。百千万亿偈,共他勿交涉。所以那老人,密传与迦叶。吾师得此法,不论劫不劫。去矣不可留,无踪若为蹑。
玉真观。唐代。李群玉。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秋月无云生碧落,素蕖寒露出情澜。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尘埃久住难。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拚了、一场消瘦。
惜奴娇(戏同官)。宋代。辛弃疾。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拚了、一场消瘦。
句曲山朝真词二首·送真。唐代。陆龟蒙。萦云凤髻飘然解,玉钺玄干俨先迈。朝真弟子悄无言,再拜碧杯添沆瀣。火gW跳跃龙毛盖,脑发青青wT綷綷.万象销沉一瞬间,空馀月外闻残佩。
红棉作絮湿不舞,龙母南风撒白雨。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
风流东晋伊何人?流觞重话永和春。姑行乐耳漫愁叹,茫茫百感丛其身。
风雨中与季游平东山,谒双忠、大忠祠,兼寻水帘亭、紫云岩诸胜,叠与伯瑶夜话韵。清代。丘逢甲。红棉作絮湿不舞,龙母南风撒白雨。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风流东晋伊何人?流觞重话永和春。姑行乐耳漫愁叹,茫茫百感丛其身。名山如人重遭遇,不惜重题水帘句。石亭同坐谈诗禅,满地散花紫云气。
吴大监挽词。宋代。楼钥。旷典将行日,南宫得舍人。铨衡轻易地,造化漫劳神。旧事谁能记,交情我独亲。吁嗟三昧手,不见掌丝纶。
寄胄监郑助教并董鲁府记室 其一。明代。王恭。秋声昨夜满凉天,多少离情梦日边。垂老更堪逢此别,如何王谢惜中年。
题刘正之少陵像二首。宋代。赵蕃。逢人欲问成都事,见说成都信便回。欲问草堂亡恙否,恍然图像对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