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附见天籁集卷下内·原题云,李仁山

西江月 附见天籁集卷下内·原题云,李仁山朗读

诗词:《西江月 附见天籁集卷下内·原题云,李仁山》
朝代:元代
作者:李仁山

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
巧夺孤山能变化。夭娇飞来白下。
绝怜玉骨清姿。不随红紫芳时。
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
得于孤山也。

中文译文:
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
巧夺孤山能变化。夭娇飞来白下。
绝怜玉骨清姿。不随红紫芳时。
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
得于孤山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诗人以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的形象描绘了西江月的美景。西江月是指西江上的明月,诗中的姑射是指月宫中的仙女,她们乘坐着飘逸的仙车在空中飞行,增添了诗词的神秘感。

诗中提到的孤山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山岳,它能够变幻出各种奇妙的景色。夭娇指的是娇美的花朵,在诗中以夭娇飞来白下的形象展现,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诗人绝怜玉骨清姿,表达了对这美景的赞叹之情。他认为这美景不随红紫芳时,意味着它的美丽超越了世俗的时尚和潮流,具有天然的标格和气质。

最后两句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表明诗人认为要欣赏这样的美景,需要具备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领悟力。诗人将美景与竹篱茅舍相连,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显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江月的美丽和壮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我年老大,心力衰微。
赠别无语,冥同振飞。
因思古之送人有言,吾不知其殊途同归。
独爱新丰,曲腾清辉。
()

三十年趺坐,何曾下此山。
忘形超物外,无梦到人间。
窗暗月来照,门开风自关。

()

一事不经营,孤峰长老情。惟餐橡子饼,爱说道君兄。

池藕香狸掘,山神白日行。又闻行脚也,何处化群生。

()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秋月无云生碧落,

素蕖寒露出情澜。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尘埃久住难。

()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拚了、一场消瘦。

()
萦云凤髻飘然解,玉钺玄干俨先迈。
朝真弟子悄无言,再拜碧杯添沆瀣。
火gW跳跃龙毛盖,脑发青青wT綷綷.
万象销沉一瞬间,空馀月外闻残佩。
()

红棉作絮湿不舞,龙母南风撒白雨。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

风流东晋伊何人?流觞重话永和春。姑行乐耳漫愁叹,茫茫百感丛其身。

()
旷典将行日,南宫得舍人。
铨衡轻易地,造化漫劳神。
旧事谁能记,交情我独亲。
吁嗟三昧手,不见掌丝纶。
()

秋声昨夜满凉天,多少离情梦日边。垂老更堪逢此别,如何王谢惜中年。

()
逢人欲问成都事,见说成都信便回。
欲问草堂亡恙否,恍然图像对入开。
()

往往城中水,不如郊外甘。如何城市客,不肯住城南。

()
月缺花残,世间乐事难双美。
夜来相对。
把酒弹清泪。
一点情钟,销尽英雄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