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太常引朗读
冥鸿有意避云罗。
问何处,是行窝。
今古一渔蓑。
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
髀肉尽消磨。
浑换得、功名几何。

《太常引·冥鸿有意避云罗》是元代刘因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冥鸿有意避云罗。
黑天鹅有意躲避罗网。
问何处,是行窝。
我问它在哪里安家落户。
今古一渔蓑。
古今都只有一件渔民的蓑衣。
收揽了、闲人最多。
收拾了,闲散的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
求田地,问住所,君莫嘲笑我,
两鬓已成皤。
我的两鬓已经斑白。
髀肉尽消磨。
臀部的肉也消瘦了。
浑换得、功名几何。
换得了,功名又如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冥鸿(即黑天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冥鸿有意避开云罗(罗网),象征着它们不愿被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人问它们在哪里安家落户,却得到的回答是它们只有一件渔民的蓑衣,意味着它们过着简朴的生活,没有被物质所束缚。诗中提到闲人最多,表明诗人认为闲散自在的人最多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诗人自嘲地说自己求田问舍,已经两鬓斑白,髀肉消瘦,意味着他已经老去,年华不再,但他仍然认为追求功名利禄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冷嘲,他认为功名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不值得过多的追求和牺牲。

整首诗词通过对冥鸿的描绘和自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冷嘲,反映了元代社会中一部分人对名利追求的反思。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刘因朗读
()

猜你喜欢

圣主咨元老,封章遽乞归。黄麻心尚壮,白发愿何违。

事业存青史,勋阶冠紫薇。泌阳富花鸟,相对好忘机。

()
昔有贵公子,闻鹤九皋禽。
其先本胎化,栖止必瑶林。
遣使三往聘,致之千黄金。
清唳复善舞,节奏合瑶琴。
()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夭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

金陵城东湖孰村,中有隐者开平孙。通侯甲第今已矣,意气豪华无复存。

开平去今凡几代,五王之后惟君在。往昔争言青门瓜,如今独数湖孰菜。

()

溪头送郎上兰舟,独宿春风燕子楼。溪水有时乾到底,不如侬泪四时流。

()

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

渡江莫盛乾淳间,虞范诸贤鬓未斑。
功名草草负遗恨,老死不见巩洛山。
我近经行名湖路,范家水名王家墓。

()
冒雨牵何急,争风力不余。
逢人问虚市,计日买薪蔬。
烟寺高旛出,山畲一老锄。
枕书醒醉里,短发不曾梳。
()

石鼓崇黉馆,朱陵起洞房。逶迤环二水,错落翳群芳。

衿佩来游艺,川原慨战场。遗祠垂阙葛,流演发朱张。

()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

香枝洒面瑶池水,霞艳装衣阆苑花。一半是狂兼是醉,急教扶去卧烟霞。

()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

言出勿令圭有玷,舌扪不及驷难追。
阮公托醉劝进表,庞老无名受禅碑。

()

病不出门无限时,今朝强出与谁期。

经年不上江楼醉,劳动春风飏酒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