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春感六首

钱塘春感六首朗读

《钱塘春感六首》是元代诗人王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钱塘春感六首

周南风俗汉衣冠,
五色云中忆驻銮。
璎珞桧高藏白兽,
蕊珠花发降文鸾。

河通织女机丝湿,
雨歇巫娥翠黛寒。
满地吴山谁洒泪?
一江春水独凭阑。

译文:

江南地方的风俗,汉朝的衣冠,
五彩的云彩中,我想起了居住在銮宫的日子。
珍贵的玉器和高高的楠木柜中藏着白色的神兽,
花朵中散发出珍珠般的光芒,文鸾展翅而下。

河水流通,织女在织机旁湿了丝线,
雨停了,巫山上的仙女戴着翠绿色的黛玉感到寒冷。
满地的吴山,是谁洒下了泪水?
一条江河的春水,孤独地依靠在栏杆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时期的钱塘春景,以及诗人对江南风俗和历史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婉约的笔触,展示了江南地方的风俗和汉朝的华美文化。他回忆起过去在銮宫的日子,那里有珍贵的玉器和楠木柜,藏着白色的神兽。他还描述了花朵中散发出的珍珠般的光芒,形容了美丽的景色。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河流和山上的织女与巫山上的仙女。河水流通,织女在湿了丝线的织机旁辛勤工作。雨停了,巫山上的仙女戴着翠绿色的黛玉感到寒冷。诗人问道,满地的吴山上是谁洒下了泪水?最后,诗人独自依靠在江边的栏杆上,凝望着一条春水,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鲜明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哀怨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故乡江南的怀念和对过去岁月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人间繁华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苦涩和孤独的感受。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元代文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王逢朗读
()

猜你喜欢

禁城钟动启金扉,凤辇时巡出帝畿。
黄纸特颁都护敕,绯罗齐赐侍臣衣。
祥云捧日浮仙仗,芳树和烟隐翠微。
遥想湘江欢父老,汉皇今睹沛中归。
()

去国二千里,离家五十程。
炎歊无计避,忧患以身更。
误矣骖鸾句,伤哉舐犊情。

()

万顷沧茫寄一山,山中元自隔尘寰。四围古木撑云汉,一带长藤锁石关。

柳毅井边青草绕,轩辕台上白云闲。老僧也解知人意,山果供茶送客还。

()

兹楼怀有岁,今日始登天。俯出万柳上,仰窥孤月圆。

星河浮盏动,风露逼衣单。对此旷无极,令人兴欲仙。

()

忘怀物外且如愚,何事劳精据槁梧。
以马喻马即非马,数舆无舆方得舆。
莫执斧斤过栎社,懒施几席向蘧庐。

()

名山标巨刹,楼阁在青冥。别路通禅窟,当轩列翠屏。

暝禽多雪色,偃树尽龙形。负土新成塔,非才愧勒铭。

()
梅在西湖上,精神别一般。
喜供诗客赏,怕与俗人看。
映水林文瘦,依山范叔寒。
生平逢此友,更觉酒肠宽。
()

朔风惊客耳,归兴难攀牵。游缰系长柳,带剑登祖筵。

把酒共叹息,逼侧何足怜。霜雪蔽天地,征裳独蹁跹。

()

肃肃君子,由仪率性。明明后辟,仁以为政。鱼游清沼,鸟萃平林。

濯鳞鼓翼,振振其音。宾写尔诚,主竭其心。时之和矣,何思何修。

()

去年米贱家赐粟,百万官仓不余掬。
青钱随赐费追呼,昔日剜疮今补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转粟千里行。

()

流莺惊起不成栖,入到繁华梦觉时。

人面只今何处在,魏公怀旧嫁文姬。

()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

仙源万井绿云稠,风日清和东作优。石垄犁烟骄小犊,春林呼雨乱啼鸠。

牧人已兆维鱼梦,太史将书大有秋。自笑心劳甘政拙,不耕吾已负先畴。

()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

自君之出矣,寒尽岁还来。妾心如铁石,争向被春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