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舟下石櫃

解舟下石櫃朗读

诗词:《解舟下石櫃》
朝代:宋代
作者:张埴

枫兰行楚水,
标柱压蛮烟。
香火崇双庙,
茅茨入半川。
故人及涯返,
去路与天连。
鹿鹿皆前分,
悠悠又一年。

中文译文:
枫兰漂浮在楚水上,
标柱倚靠着蛮烟。
香火崇敬的双庙,
茅茨掩映在半边川。
故人在离散的地方归来,
离别之路与苍天相连。
鹿群纷纷各自散去,
岁月悠长,又是一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解舟下石櫃》是宋代诗人张埴的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诗的开头以枫兰作为景物,行于楚水之上,标柱压蛮烟。枫兰是秋季的代表,象征着离别和凄凉,而楚水则是指长江流域的江水。标柱压蛮烟表示船只靠岸,蛮烟是指江南地区的烟雾弥漫景象。这些景物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的离别氛围。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香火崇拜的双庙,指的是人们虔诚祭拜的神庙。茅茨入半川,茅茨是茅草搭建的房屋,半川指的是大片的水域。这两句描绘了人类文明和自然景观的交融,传递出一种平和与和谐的感觉。

然后,诗人描述了故人的归来和离别之路与天空相连。故人即离散的朋友或亲人,他们在远方漂泊,最终回到了家乡。离别之路与天连,表达了离别的辽阔和无法预知的归宿。这种离散与团聚的情感流转也映射了人生的变迁和无常。

最后两句“鹿鹿皆前分,悠悠又一年”寓意着光阴荏苒,岁月不停地流转。鹿鹿表示鹿群,皆前分意味着它们纷纷散去,象征着人事的离散和变迁。悠悠又一年则呼应了时间的流转,表达了人生短暂而悠长的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离别、归来和岁月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诗意深远,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五原塞上款呼韩,春草新迷拜将坛。
从此车书三万里,边臣日日奏平安。
()

破腊轻舠问五湖,冲炎信使走长途。谁能作伴门前雀,汝自差怜屋上乌。

洛下寺碑堪小语,江南匣剑已全孤。何时更拟平原会,紫气从他看有无。

()

梦华不醒愁春,探芳别有千红地。是空是色,瑶姬酒重,维摩病起。

羯鼓声中,红幡影外,东风凝睇。笑繁华占否,閒蜂浪蝶,空撩乱,冰霜里。

()

虽言嵩岳秀崔嵬,少降连枝命世才。南史两荣唯百揆,

东闽双拜有三台。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

勿效步兵哭,应比士龙笑。有时笑亦哭,不在音与貌。

钟鼓可以哀,长歌可以吊。寸心无营求,流泉净泥淖。

()

薄暮有所思,终持泪煎骨。春风惊我心,秋露伤君发。

()

蔽体可结叶,充肠难饭沙。风尘无日定,朋友各天涯。

既有杯中物,那愁鬓上华。古今归一笑,放旷是无家。

()
野艇间撑处,湖天景亦微。
春波无限绿,白鸟自由飞。
柳色浓垂岸,山光冷照衣。
时携一壶酒,恋到晚凉归。
()
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

老相邀,山作伴。千里西来,始识庐山面。爱酒杨雄浑不管。天与邻翁,来慰穷愁眼。
似惊鸿,吹又散。画舸横江,望断江南岸。地角天涯无近远。一阕清歌,且放梨花满。

()
采采珍蔬不待畦,中原正味压蒪丝。
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开花如雪时。
()

好音过耳及春时,直突声喧也献奇。居向水安如遁迹,鸣从天假岂营私。

弄晴羞逐莺簧巧,出土宁同蚓窍迟。何幸遭逢归品第,斗鸡须藉孟韩诗。

()
王师宿梁益,行台护诸将;腐儒忝辟书,万里至渭上。
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堂堂铁马阵,亹亹木牛饷。
谁知骨相薄,空负心胆壮!回首二十年,抚事增悲怆。
()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

写经才毕即笼鹅,人物风流说永和。寂寞荒池已陈迹,空留夜月浴寒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