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祭谒告。宋代。萧泰来。词腊纷纷受誓忙,病夫药鼎对书床。官卑岂原乘肥马,食俭惟知取瘦羊。贫见客来偏快活,老逢岁尽却悲伤。雪寒一事关心切,痴女奔波道路长。
《腊祭谒告》是宋代萧泰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词腊纷纷受誓忙,病夫药鼎对书床。
官卑岂原乘肥马,食俭惟知取瘦羊。
贫见客来偏快活,老逢岁尽却悲伤。
雪寒一事关心切,痴女奔波道路长。
中文译文:
在腊月的祭祀中誓言纷纷,病夫药鼎对着书床。
官位卑微岂是本意乘坐肥马,饮食俭朴只知取瘦羊。
贫穷时见到客人反而愉快,年老时而岁月将尽却感到悲伤。
雪寒一事牵挂在心,痴痴地女子奔波在漫长的道路上。
诗意和赏析:
《腊祭谒告》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诗人身处的境遇,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普遍现象和人们的心态。诗中的词腊、祭祀等描绘了腊月的节日氛围,但其中所叙述的情境却不同寻常。
首先,诗中提到的病夫药鼎对书床,暗示了诗人自己或他所处的环境中的病痛之苦。这种对病痛的描绘与官卑、食俭等描述相呼应,传达了一种贫困、辛劳和生活困顿的氛围。
然而,虽然贫苦悲伤,但诗人却表达出一种坚忍乐观的态度。诗中提到贫穷时见到客人反而愉快,这展示了诗人内心淳朴、乐观的一面。同时,年老时对岁月将尽的悲伤,也反映出诗人对光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中,诗人以雪寒一事关心切和痴女奔波道路长,揭示了他对家庭和亲人的牵挂和关爱。这种家庭情感的表达使诗词更具人情味和生活感。
总体而言,《腊祭谒告》通过对生活琐碎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在贫困困境下的坚韧乐观和对家庭的深情厚意。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个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感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时代和人文价值。
和戒首座韵。宋代。释法薰。两目瞠瞠视碧霄,生吞佛祖气雄豪。石潭谁得知深浅,尽日金风鼓怒涛。
满庭芳·题江云卿墨梅册子,并送调宰德化。清代。魏元戴。香满阎浮,孤山春早,有人珍重花枝。寻诗驴背,云暗楚天低。剩得生绡一幅,凭君读、墨沈淋漓。须认取,冰心铁骨,惆怅岁寒时。粉披。笑官阁,精神惨淡,色相支离。问何似昭阳,雨湿胭脂。也识太行秋色,渐添来、五凤栖西。浔江冷,几枝霜菊,消息访东篱。
湖堤晚行。宋代。俞灏。暝色才从草色生,管弦罗绮尽归城。不应闲却孤山路,我自扶藜月下行。
题赠然镜潭。金朝。李龏。象圜非假铸,湛湛一泓深。独露古今体,静涵天地心。月沉声不响,云晦影无侵。定起何人会,鱼龙识梵音。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二十八。唐代。姚合。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西溪子。唐代。牛峤。捍拨双盘金凤,蝉鬓玉钗摇动。画堂前,人不语,弦解语。弹到昭君怨处。翠蛾愁,不抬头。
南乡子(二之一)。宋代。王安石。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只为从来认识神。作麽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二首。宋代。苏轼。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凭君说与埋轮使,速寄长松作解嘲。(送张天觉诗有埋轮及河东悭之语。)无复青粘和漆叶,枉将钟乳敌仙茅。
次孟坚初冬晴和见梨桃二花作。宋代。郑侠。十月南天尚暑襟,幽花何怪动清吟。半扉素蕊呈修径,几朵夭红出茂林。地借小春回暖气,日匀疏影转轻阴。惟应幕府多才俊,不负行台醉赏心。
张世杰经历牧牛图 其一。金朝。段成己。绿阴深处戏童儿,牛自东西儿不知。休说儿狂无伎俩,人閒何事不儿嬉。
郡事多冗命绳翁拉彦翔则明德素游赵园彦翔归。宋代。程公许。俗氛妨人选胜,危坐待归啜茶。听渠说山说水,撩我清梦还家。
晦日重宴。唐代。高瑾。忽闻莺响谷,于此命相知。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柳叶风前弱,梅花影处危。赏洽林亭晚,落照下参差。
逢太原故人。明代。石宝。浮生易飘转,忽如车毂尘。与子十年别,念君如旧贫。感慨奏诗篇,况复届阳春。为问城中景,一一及交亲。白璧犹待价,巨鱼多戢鳞。昔时富游子,忽为寒乞身。荒芜积水处,时见红楼新。贱子负干戈,依然羁旅人。遭逢太平年,幸免罹苦辛。感此人事变,对谈忽忘真。
生查子(八月二十四日桂隐观菊,次彭孚先韵)。宋代。郭应祥。尊前主与宾,欠一还成九。休唱木犀词,预余黄花酒。开怀今夕同,分手明朝又。不管岁年催,且把馨香嗅。
谒金门二首 其二。清代。项鸿祚。留不得!留也不过今日。今日云帆天咫尺,明朝何处觅?江上潮平风急,吹断几声残笛?独倚小楼寒恻恻,欲眠灯又黑。
云亭萧氏园池杂兴次韵四首 其二。元代。刘崧。竹底雏莺尽日啼,水风凉动小池西。麝香眠起残花落,蛱蝶飞来碧草齐。二水风鸣湘佩合,三山云压楚鬟低。冰盘宴客晴阴里,次第诗成石上题。
自边江赴守鄱阳黄原道中作。宋代。李弥逊。海南三年一梦成,北来重听偃溪声。凝云带雨留愁住,茂树随山送客行。秔稻沿崖畦上下,茅茨枕谷路纵横。莫从马腹消双髀,此地真堪老此生。
挽祝太仆孟献。明代。夏原吉。故乡亲友久飘零,幸识先生在帝京。气宇轩昂高北斗,词源洋溢隘东瀛。看花每并春风辔,话旧常同夜雨檠。岂意哲人天夺早,屋梁落月漫伤情。
春日过遂平将军第同李尹。明代。李梦阳。十年不到将军第,一日重来令尹偕。春色不改延客阁,芳树尽覆弹琴斋。寻香槛蝶娟娟逐,竞暖池鱼宛宛皆。晚步鹿葱惊欲放,续游无吝玉为牌。
木兰花慢 重九。清代。聂树楷。年年重九日,循故事、说登高。笑胆怯刘郎,诗名空负,字怕题糕。参军偶然帽,便龙山千古诩风标。输与归来元亮,东篱一盏陶陶。无聊。老却吾曹。拈竞病,尽推敲。纵人遇催租,付之一笑,吟兴偏豪。何为应须烂醉,想东坡块垒尚难消。不管满墟风雨,黄花正放园地。
观插秧。元代。刘崧。村北村南春雨多,千声布谷奈君何。稚子不知征战苦,把秧犹唱太平歌。
送贤良田太丞通判江宁。宋代。梅尧臣。世为燕赵客,慷慨有奇才。对策汉庭後,拜官江国来。舟从瓜步去,潮自蒋山回。心寄城头月,相随上古台。
登凉州尹台寺。唐代。岑参。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送端上人入黄龙。宋代。释德洪。一个面如楪子大,眼耳鼻舌分疆界。髑髅里面都不言,听渠外边争捏怪。日用经行坐卧中,一段光明没遮盖。端上人,会不会,会与不会俱窒碍。如见灵源瞌睡翁,石火光中著精彩。
浣溪沙。宋代。苏轼。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松原山行七绝。宋代。赵蕃。莫道松原路不通,担肩樵斧往来同。老夫自是山中友,要涉崎岖尽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