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翠勺银锅飨夜游。宋代。王千秋。翠杓银锅飨夜游。万灯初上月当楼。溶溶琥碧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香入手,暖生瓯。依然京国旧风流。翠娥且放杯行缓,甘味虽浓欲少留。
《鹧鸪天·翠勺银锅飨夜游》是宋代诗人王千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杓银锅飨夜游。万灯初上月当楼。
溶溶琥碧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
香入手,暖生瓯。依然京国旧风流。
翠娥且放杯行缓,甘味虽浓欲少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美食盛宴和宫廷风情。翠杓、银锅象征着精美的餐具,夜游指的是夜晚的宴会。当万盏灯笼初上时,月亮正好挂在楼前,营造出一种瑰丽的氛围。汤汁如琥珀和碧玉般流淌,勺子滑动时发出悦耳的声音,珍珠般的菜肴浮在面前。香气入手,瓯碗温暖宜人,仿佛还能感受到古代京都的风雅气息。美丽的女子端起酒杯行走缓慢,尽管美味浓郁,但意犹未尽,总觉得惋惜。
赏析:
《鹧鸪天·翠勺银锅飨夜游》通过描绘夜晚的宴会场景,展现了宋代宫廷的奢华和风雅。翠杓银锅和琥珀碧玉般的汤汁,以及珍珠般的菜肴,都给人一种豪华的感觉。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香气和温暖的瓯碗,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使人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宴会的美味和温暖。
整首诗以“翠勺银锅飨夜游”为中心,通过描绘宴会的细节,表现了宫廷的奢华和富丽堂皇。然而,诗末的“甘味虽浓欲少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惋惜之情。诗人在享受宴会盛宴的同时,也感叹美好时光的短暂和稍纵即逝。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展示了王千秋对宴会美食和宫廷风情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生卒年月不详,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流寓金陵,晚年转徙湘湖间。与游者张安世、韩元吉等,皆南渡初名士,年辈应亦相类。词风清拔可喜,著有《审斋词》1卷。...
王千秋。生卒年月不详,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流寓金陵,晚年转徙湘湖间。与游者张安世、韩元吉等,皆南渡初名士,年辈应亦相类。词风清拔可喜,著有《审斋词》1卷。
壬辰六月十九谢恩辞阙还南雍。明代。张天赋。两袖翩翩拂舜风,又辞丹陛向南雍。六经未了三年债,灯火还加五夜功。脚板昔曾期路远,眼头今已觉天空。欲从南北花消息,都属吾人一念中。
浣溪沙(梅)。宋代。李之仪。剪水开头碧玉条。能令江汉客魂销。只应香信是春潮。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凭将此意问妖娆。
和刘仆射感旧言怀寄苏左丞左丞昔守南京仆射。宋代。秦观。三禁提衡系扰龙,拜无烧尾有家风。班行旧号青云士,宾主今为黄合公。炯炯坐屏云母隔,珊珊行佩水苍同。自惊初到蓬莱上,便见骊珠出海宫。
蚬冈舟中用姚侍御韵书怀二首 其二。明代。张子翼。江山盘郁壮,世路感怀增。旅憩云为席,滩明月是灯。东瞻天五尺,南跨岭千层。夜色看牛斗,分明剑气蒸。
向来抵掌,未必总谈空。难遍举,质三事,试从公。记当年,赋得一丘一壑,天鸢阔,渊鱼静,莫击磬,但酌酒,尽从容。一水西来他日,会从公、曳仗其中。问前回归去,已笑白发成蓬。不识如今,几西风。
蒙庄多事,论虱豕,推羊蚁,未辞终。又骤说,鱼得计,孰能通。□□□叹如云罔罟,龙伯啖,眇难穷。凡三惑,谁使我,释然融。岂是匏瓜者,把行藏、悉付鸿_。且从头检校,想见迎公。湖上千松。
六州歌头(送辛稼轩)。宋代。程必。向来抵掌,未必总谈空。难遍举,质三事,试从公。记当年,赋得一丘一壑,天鸢阔,渊鱼静,莫击磬,但酌酒,尽从容。一水西来他日,会从公、曳仗其中。问前回归去,已笑白发成蓬。不识如今,几西风。 蒙庄多事,论虱豕,推羊蚁,未辞终。又骤说,鱼得计,孰能通。□□□叹如云罔罟,龙伯啖,眇难穷。凡三惑,谁使我,释然融。岂是匏瓜者,把行藏、悉付鸿_。且从头检校,想见迎公。湖上千松。
朝中措(前题)。宋代。张榘。谁云万事转头空。春寓不言中。底问垂杨在否,年年一度东风。凭高概古,英雄亦泪,我辈情钟。事业正须老手,清吟留与山翁。
宫词 其二十七。唐代。花蕊夫人徐氏。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沿堤一面高。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綵丝绦。
殊熠猫儿过访 其一 登敝村阳储山分得储字。清代。陈忠平。故园佳客至,连袂采山蔬。春屐红新湿,白云寒可储。当涂遇童子,信口问茶垆。指道深幽里,雨浓烟未疏。
寄梁药亭 其二。宋代。何绛。村居闻复住芙蓉,终日吟诗对岸松。欲访草堂诵新句,水云遥隔一重重。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宋代。黄庭坚。日中一饭蒙头睡,黄叶堆门莫扫除。夜半枕前师子吼,起来烧却野狐书。
游观音庵。清代。马霳。特为寻幽蹋布鞋,上方高处历重阶。洞空若蚌含澄水,峰峭如锥立乱崖。相国金鱼随土落,仙人黄鹤著尘埋。烧铅往事多年冷,怪底穷愁未有涯。
伤春。宋代。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容瞻公见访。明代。释函是。忽传谷口贵公来,入座乡书次第开。同籍故人从帝阙,及门官舫过湘台。山深江阔何年极,雁去云飞此日催。更嘱陶潜须纵酒,荒芜松菊易成哀。
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 其一。宋代。韩驹。七岁澜翻数万言,饥鹰引子望腾鶱。时平不用甘罗辈,寂寞提书归故园。
过浯溪观中兴磨崖因成一绝。宋代。李若虚。元颜文字照浯溪,神物於今长护持。崖边尚有堪磨处,留刻中兴第二碑。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 钓台。元代。赵孟頫。仙者非有求,坐石示投钓。咄哉羊裘翁,同名不同调。
青蛉行寄内。明代。杨慎。青蛉绝塞怨离居,金雁桥头几岁除。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书。
南歌子(晚春)。宋代。苏轼。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