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

夏夜朗读

《夏夜》

恰则黄昏雨便晴,
青塘迤逦尽蛙鸣。
月明已在芭蕉上,
犹有残檐点滴声。

中文译文:
夏夜恰好黄昏时,雨过天晴,
青色的池塘曲曲折折,蛙声渐渐消失。
明亮的月光洒在芭蕉上,
仍然可以听到残存屋檐滴水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夏夜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观察。

首先,诗的开头“恰则黄昏雨便晴”,表达了夏夜的变幻无常。黄昏时分,天空下起了雨,但很快雨水停歇,天空又恢复晴朗。这种恰到好处的变化增添了夏夜的诗意和趣味。

接着,“青塘迤逦尽蛙鸣”,描绘了夏夜青色的池塘和蛙鸣声。青色代表着夜晚的宁静与清幽,蛙鸣声则是夏夜的特有声音,给人带来一种自然的韵律感。通过这种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夏夜场景。

诗的后半部分,“月明已在芭蕉上,犹有残檐点滴声”,通过描绘月亮和滴水声,进一步加强了夏夜的意境。月亮悬挂在芭蕉上,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而残存的滴水声则增添了一丝生动和静谧的氛围。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描写,传递了诗人对夏夜微妙之美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敏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夏夜的变幻、宁静和美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夏夜细节的关注和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夏夜的静谧与美好,并通过诗人的笔触与情感,与诗人一同领略夏夜的神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良臣

张良臣(约公元1174年前后在世)字武子,大梁人,避地家于鄞。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登进士第。官止监左藏库。笃学好古,室无长物,妻子不免饥寒。性嗜诗,但不强作,或终年无一句,故所作必绝人。学者称雪窗先生。良臣著有雪窗集十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

张良臣朗读
()

猜你喜欢

竹色苔香小院深。蒲团茶鼎掩山扃。松风吹净世间尘。
静养金芽文武火,时调玉轸短长清。石床闲卧看秋云。长清、短清,皆琴曲名。

()
虚廓襟怀作丐游,机缘处处定相投。
开田大义聊舒手,得意忘言暗点头。
白牯耕回山月晓,金刀煎断野云秋。
长连趺坐通身饭,一饱分明百不忧。
()

北陵散寒鸟,西山照初日。婉娈晋阳京,踟蹰野人室。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霭霭长路暖,迟迟狭路归。

()
荣魁鹗荐。
一举南宫膺妙选。
人物规模。
楚楚吾家千里驹。
()

至日观书不几行,梅梢横影月昏黄。
汉家红影无人见,未必曾添一线长。

()

迁转五州防禦使,楚客唯听棹相将。隐居欲就庐山远,不去非无汉署香。

返照入江翻石壁,秋风此日洒衣裳。扬雄更有河东赋,草奏何人入帝乡。

()

东山携妓嬉游日,敢意胸存万甲兵。今日总戎真竖子,徒耽歌舞误苍生。

()

跃马向三台,扬鞭漳水隈。寒沙势空阔,独鸟意徘徊。

旧碛沈铜瓦,秋风起霸才。潺湲流不尽,枫荻自悲哀。

()

金粟前身,生就个、庄严法相。绝不似、寻常闺阁,忆中娇样。

宫锦盘腰双凤缕,烟螺覆额轻纱漾。七香车、一品五花封,裙钗让。

()

尔家门巷自清幽,新辟轩窗许客留。北望居庸天咫尺,白云红树倚高秋。

()

莫呼侬作官,官今不得脱。那能人上死,乍可草间活。

()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
木枕蒲团病更宜,从教恶少事鞍鞿。
元无王老又何怨,不有麯生谁与归。
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费天机。
只应杖屦从公处,未觉平生与愿违。
()

三月天寒尚腊衣,钱塘游子叹斜晖。
柳间苏小无由见,惹得杨花满袖归。

()

沧海居何远,慈云出未还。将迁僧宝塔,就礼佛头山。

邂逅逾三宿,夤缘见一斑。预闻亲旧在,喜色破衰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