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朗读

《送僧归护国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遵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雷海谭音出世雄,
台岩香社冠禅丛。
红炉点雪灵机密,
翠径斑苔道步通。
珠水滤罗晨漱净,
豉莼萦筯午斋丰。
归帆已应王臣供,
金地天龙绕旧宫。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李遵勗送僧人归护国寺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僧人的修行生活,表达了对佛教信仰和僧侣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宫殿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下面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1. "雷海谭音出世雄":雷海和谭音是寺庙的名字,这句话表达了寺庙的庄严和威严。

2. "台岩香社冠禅丛":描绘了寺庙的山岩和香烟袅袅的景象,以及众多禅僧的身影,展现了佛教的繁荣景象。

3. "红炉点雪灵机密":红炉点燃了雪,象征着寺庙内的修行之火,以及其中的奥妙和深意。

4. "翠径斑苔道步通":描绘了寺庙中绿意盎然的小径,上面长满了斑驳的苔藓,寓意着修行者的脚步通向智慧和觉悟。

5. "珠水滤罗晨漱净":珠水代表清澈的水源,用来洗漱清晨的疲惫,象征着僧人洗净尘世的烦恼。

6. "豉莼萦筯午斋丰":豉莼是一种食材,筯是指筷子,午斋是指中午的斋饭。这句话描绘了寺庙中午斋的丰盛,表达了佛教中对素食的重视。

7. "归帆已应王臣供":归帆指僧人回到寺庙,应王臣供奉。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佛教在政府中的地位和僧人的重要角色。

8. "金地天龙绕旧宫":金地指金色的地面,天龙指天空中的龙。这句诗表达了寺庙的庄严和宏伟,以及佛教的尊贵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寺庙生活,表达了对佛教信仰和僧侣的景仰和赞美之情,展现了宋代佛教的繁荣景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邢山潭中黑色龙,经年懒卧泥沙中。
嵩阳山中白额虎,何年一箭肉为土。
龙虽生,虎虽死,天然猛气略相似,生不益人死何负。
虎头枯骨金石坚,投骨潭中潭水旋。
()

山中亦云乐,蔬甲手耘芟。
面熟鸟窥户,眼生云穴岩。
树蟠根可坐,路碍石休劖。

()

但教点墨便仙乎,绝后空前妙趣殊。不是胸中清若雪,怎能淡到有中无。

()

山腰小路曲如蛇,薄莫疏疏雨润沙。醉里亦知秋色老,西风开遍木棉花。

()

月中看山不辨色,雪中看山不辨影。阑前九叠锦屏张,一时幻作虚无境。

苍茫颢气万里通,轻琼冷絮飘鸿濛。阎浮几许还遭劫,色界由来总是空。

()

吴郡名书盛有唐,流传风致到钱郎。闭门三月梨花雨,遍写千林柿叶霜。

客看旧题惊岁月,僧将新句度江乡。莫愁茅舍淹留久,秋菊春兰各自芳。

()

偕老平生愿,那堪丧所天。妆台春梦冷,玉颊泪痕鲜。

劲节丹心炳,孤身白发坚。彤庭旌节下,奕祀姓名传。

()

田居本自娱,况兼林水情。聿兹暑衣晨,而与佳士并。

挈榼溯芊绵,临隑弄深情。娟娟浴沙鹭,交交鸣枝莺。

()

强庚兄示我眉目二作,真能追逐古人于岁之上,不既难矣。

暇日偶于卫立礼座上,以告孙季野丈,为之击节不已。

()

请郡东南促去程,提堤江水照红旌。
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
箭落皁鵰毚兔避,句传炎海鳄鱼惊。

()

涧水松风声不断,白云飞上屋头栖。
山中昨夜孤吟客,只把无眠便作题。

()

凤台何逶迤,嬴女管参差。一旦彩云至,身去无还期。

遗曲此台上,世人多学吹。一吹一落泪,至今怜玉姿。

()

铁骑蹴交河,衔枚半夜过。
雪花凝锁甲,月色冷雕戈。
黠虏俱亡命,连营尽凯歌。

()

据炉肃坐,听瓶笙、别有天然宫徵。纸帐屏山浑不俗,写出江南烟水。檠短灯青,灰闲香软,所欠惟梅矣。风飞无定,数声时颤窗纸。
试问夜已何其,呼童起看,月上东墙未。天外忽闻征雁过,还把音书来寄。短简埋烟,轻蓑鸣雨,已办征船计。放教归去,故乡江上鱼美。

()

萟苑推先达,名家擅八闽。汉庭曾射策,兰署久容身。

重寄绥南服,权分宪海滨。霜威行部肃,雨泽沥岩新。

()

历井扪参踏藓苔,山腰海角偶徘徊。身从飘泊似浮水,眼见纷华等湿灰。

共煮松风占乳信,试寻香雪探芳媒。笑谈疑在蓬瀛上,下视云中两两苔。

()

劫馀花叶。楚畹容光别。露泣烟啼那可说。不受等閒风月。

芳魂零落荒山。根荄终古相关。好伴一编心史,长留沈恨人閒。

()
一十时。
颜如蕣华晔有晖。
体如飘风行如飞。
娈彼孺子相追随。
()

高住最高处,千家恒眼前。题诗饮酒后,只对诸峰眠。

()

露濯秋空灏气生,沉沉天宇夜空明。南楼老子兴不浅,赤壁先生梦更清。

小艇拟寻银汉路,哀砧还起玉关情。何心把酒论欢赏,细字文书对短檠。

()

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苍凉海底浴重光,却与行人指南北。

()

峨眉曼绿,窣地相逢画屏曲。为数芳年,锦瑟平分一半弦。

低眸无语,懊恼凌波人易去。只是模糊,待写冬郎偶见图。

()

买得鸡泉新酿,病中无容同斟。遣人持送旅窝深。呼取毛翁共饮。少个散花天女,维摩憔悴难禁。安排走马杏花阴。咫尺春风似锦。

()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
别去凡山划七春,一廛今日是滕民。
拟撑钓舸迎前路,猿鹤从傍冷笑人。
()

游子离魂陇上花,风飘浪卷绕天涯。

一年十二度圆月,十一回圆不在家。

()

皓月孤悬处,知师几驻筇。
铁鞋虽踏破,只履觅无从。
传法灯灯火,闻经处处龙。

()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脱千金之剑带丘墓。

()

越国无只艳,吴官未始知。
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

()

偶惬听泉赏,香源路更通。数峰秋色里,千树夕阳中。

坐展绳床露,閒分贝叶风。孰知瓢饮客,心已付冥鸿。

()
双壁相参万木深,马前猿鸟亦难寻。
云容杳杳断鸿意,风色萧萧行客心。
山若画屏随峡势,水如衣带转岩阴。
生平来往成何事,且倚钩栏拥鼻吟。
()

爱酒陶彭泽,映世清节耀。乞食赋新诗,不复事边徼。

士生多坎坷,异代或同调。东山不可作,敢望磻溪钓。

()
爱景人方乐,同雪候稍愆。
徒闻周雅什,愿赋朔风篇。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
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

门巷青苔隔路溪,小桃开满磬池西。
枕书眠着无人唤,花里东风百舌啼。

()

女娲矜巧智,炼石补天漏。秦王恃威力,举鞭石可走。

愚夫秉至性,金石良非偶。豫生报国士,三伏漆身黝。

()
习嬾多遗事,时能害睡眠。
獾骄残竹笋,鼠横啮床毡。
猧子巡篱落,狸奴护简编。
人间有俊物,求买敢论钱。
()

牧牛值风雨,牧具几脱手。不自风雨前,不自风雨后。

()
平望陂湖一望平,当年地志岂虚名。
微茫远树山同出,破碎层云日斗明。
更著百千寒雁叫,偏宜三四旅帆征。
疎帘揭起从风入,要洗频年郁滞情。
()

鱼虾泳大海,龙困污池埋。
鸾凤气塞吭,百鸟鸣其喈。
犹吾吕夫子,短褐包壮怀。

()

今代冯野王,声满东海滨。可敬亦可爱,温然气如春。

()
乌藤真好友,伴我出荆扉。
落叶纷如积,鸣禽暖不归。
露浓松鬣长,土润术苗肥。
未尽幽寻兴,还家趁夕晖。
()

岌岌两峰峙,岚光照寺门。
青山无今古,白云自朝昏。

()

陂陀行尽见幽奇,想得川融山结时。大辟嵩高知第舍,小分烟岭即园池。

崩云倒沬森森立,枕石听泉事事宜。胜迹几人曾到此,摩崖碑上有娥眉。

()

风过如闻玉佩,雨馀似长龙孙。静爱此君高致,长日幽斋闭门。

()

火瘗世曰凶,水封岂佳卜。两徒踰五纪,先魄偃幽瀑。

多子为我更,我蘧往京国。买石百尺馀,托子安墓卓。

()

攲帽扬鞭晚出城,驿亭灯火向人明。多情叶上萧萧雨,更把新凉送客行。

()

千里还经赤地连,老农作苦也堪怜。
来牟不复歌丰岁,荞麦犹能救歉年。
山色浅深秋泼黛,田毛上下晓披绵。

()

独绕阑干夜半行,绵绵愁思静中生。永怀朋好知谁在,忽数年光只自惊。

雨气远来林叶动,电痕横走纸窗明。羁人正苦心如捣,况复寒宵感物情。

()

先朝学士长沙客,昔日行吟泗水滨。天上星辰游下界,江南草木识前身。

几封感慨危明主,万里飘零老逐臣。玉宇琼楼不归去,石渠金马是何人。

()

径草渐生长短绿,庭花欲绽浅深红。夜瑟弦惊绿流水,暖松花放碧香烟。

窗间夜学凝残烛,轩下朝吟向暖风。幽客携琴好归去,七丝闲和百泉声。

()

昔人瞻蟹蝉监州,今献霜螯助拍浮。
料得监州应笑领,无肠公子也风流。

()
书不借出
万里康成西走蜀。
药市船归书满屋。
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简雠天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