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闻李生弹筝歌

月夜闻李生弹筝歌朗读
越客本浩荡,秦筝怎么激励。
浮亭夜月光古,一曲万籁鸣清商。
起初听说楚调声激烈,志士报仇想喝血。
再次听到声音如同敲击钟宫,鲁生揖让什么雍容。
清和变调有如此,侠客听了心里想死亡。
银甲弹来重新嫣然,金鱼脱却浑轻率。
我听说锦瑟五十弦,湘灵夜间鼓声凄凉。
就让皇帝的儿子打开了一半,遗音尚有秦人传。
秦音楚调声音虽然不同,古今来源同一致。
燕市谁知道击筑心,吴门谁知道吹箫意。
今夜你听到鼓曲声,百杯不醉壮心横。
众宾枕藉秋季和冷,单靠高梧看明。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林鸿朗读
()

猜你喜欢

祖意生来达,诗心老去专。
传灯与谁子,绝笔在何篇。
朝客散谈席,野禽窥法筵。

()

讼庭寂寂散春烟,碧海丹山在目前。市得虾姑堪佐酒,摘来荔子不论钱。

()
佛灯禅榻与军持,七载空房只自知。
试向金笼鹦鹉问,不曾私畜卖珠儿。
兰汤浴罢净香熏,冉冉芳魂化彩云。
遗蜕一坯松下土,只须成塔不须坟。
()
飞仙挟我上瑶坛,古桂香中夜倚阑。
铁笛一声吹月落,满身风露不知寒。
()

两地甘棠惠爱深,一竿归钓珥江浔。门前五柳红尘断,庭下三槐白日阴。

谁撞烟楼纡紫绶,人夸宅相绾黄金。荣名八十浑闲事,看取当年拂袖心。

()
秋至人间灏气清。
蓂馀三荚映阶庭。
挺生豪杰为时瑞,来至簪缨亨世荣。
天付与,寿康宁。
()

逐日愁闻雨,今朝喜遇晴。
云开山卖状,月出海生明。
天地有常理,古今无限情。

()

夹屋青松长数围,午见摇影舞僛僛。
幽禽叶度鸣相应,时引残声过别枝。

()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
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

省识花风,惊回梦雨,轻寒恰又轻暖。断魂红袖香残,半醒翠尊酒浅。

空阶竹影,又讶是、青袍微展。正故园、数点幽花,欲寄一枝人远。

()

迂疏得远谪,漂泊将何依。区区一寸心,未报三春晖。

岁月不我与,急景惊翻飞。方看社燕来,又见霜鸿归。

()

西风黄叶病沉沉,尚忆衔杯不废吟。
我渐老来如烛影,君凭官去肯灰心。
时尝药碗知寒苦,月醉篮舆爱夜深。

()

上京漫客刺,西道掺离裾。
天倚呼嵩外,川横斗穀馀。
敝襓琴晦轸,行笈简联书。

()

渔翁棹歌兮石桥东,海色欲上兮含朦曈。荒鸡闻兮戒晓,江豚上兮知风。

普天率土兮王之宫,阳侯受职兮龟龙率从。沙寒草枯兮鱼上罶,薄言戒归兮爰发我笱。

()

狂豪击车代无人,神石一砭志乃信。吹嘘风云遮楚秦,炎精炽然四百春。

一编尚吝续后尘,江山有待终此身。望望久愁横目民,朝阳凄凄霜未休。

()
明主於庶狱,选才从本朝。
酂侯三尺律,汉使一封轺。
郡国清名满,关河古意饶。
凄凉乘障客,华发日萧萧。
()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

长松兮亭亭,流泉兮泠泠。漱白石兮散晴雪,舞天风兮吟秋声。

景幽佳兮足静赏,中有人兮眉长清。松兮泉兮何所拟,砚池阴阴兮清彻底。

()

夫差曾报阖闾仇,宋室南迁事竟休。

和议有人增岁币,偏安无诏复神州。

()
九月风景好,节意满天涯。
书生尊所闻,登高乱城鸦。
虽无后乘丽,前驱载黄花。
两楼压波壮,众泽分夭斜。
()

考详往事炳蓍龟,精论微言训戒垂。
度赞元和中兴业,徵开贞观太平基。
览披贤似铜为鉴,顾问谦然木就规。

()

草绿闲门掩,苔深曲径迷。东风无力袅游丝。自向阑干闲步觅春词。

画阁新阴暗,珠帘薄雾垂。多情遍有蜜蜂儿。依旧小庭来往绕花枝。

()

忆昔倾盖时,相逢已嫌暮。怜才亮予戆,起嫉由众嫭。

挟策走风尘,流光换霜露。君今已三黜,我亦迟一顾。

()

总是金山与惠山,源流无不历尘寰。从来天一清凝味,只在陶生茗瀹间。

()

山南山北富深幽,羽服方袍占上头。吾道才馀白鹿洞,寂寥几载有新修。

()

才离城市即山林,古刹停骖一解襟。我欲静中还有得,谁言删后不须吟。

茶椀润枯烟灶湿,酒杯销泪烛痕深。相逢尽话浮生梦,梦觉浮生只此心。

()

春风绿鬓映垂鱼,独立青霄玉不如。都下竞传司马赋,箧中惊满乐羊书。

蛾眉自古难为宠,夔足知谁竟有余。六月天池聊假息,图南九万莫踌躇。

()
阔处只三尺,翛然足吾事。
低篷挂钓车,枯蚌盛鱼饵。
只好携桡坐,唯堪盖蓑睡。
若遣遂平生,艅艎不如是。
()

远游索手不赍粮,薪米临时取道傍。今日晴明行亦好,经旬风雨住何妨。

()
碧纱微露纤纤玉。
朱唇渐暖参差竹。
越调变新声。
龙吟彻骨清。
()
黍稷彧彧,去其螟螣。
实维丰年,我庾维亿。
()

自从茧绝殉昭陵,定武流传胜得名。
总辑旧闻为博议,即今真赝不难凭。

()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
小酌酬清兴,恁阑看日移。
分茶醒醉客,添灯了残棋。
萤影明桐井,蛙声出草池。
荒城江漏远,试问夜何其。
()
感君一顾重千金,赠君白璧为妾心。
舟中绣被薰香夜,春雪江头三尺深。
西陵长官头已白,憔悴穷愁媿相识。
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海花落如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