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琨诗二十首 九

赠刘琨诗二十首 九朗读

诗词:《赠刘琨诗二十首 九》
朝代:魏晋
作者:卢谌

五臣奚与。
契阔百罹。
身经险阻。
足蹈幽遐。
义由恩深。
分随昵加。
绸缪委心。
自同匪他。

中文译文:
五位臣子何与。
情谊跨越百难。
身历险阻。
足迹踏越幽遥之地。
义从恩深而生。
分别时随着亲近而增加。
患难之中交织心意。
彼此相互扶持,独立不同于他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卢谌写给刘琨的第九首诗,表达了五位臣子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彼此之间共同经历的艰辛。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和忠诚。

首先,诗中提到了五位臣子的名字奚与,他们之间的关系被强调。然后,诗人用“契阔百罹”来形容他们的友情,意味着他们的情感跨越了各种困难和障碍。接着,诗人描述了他们各自历经的险阻和踏足的幽遥之地,显示了他们忠诚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品质。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他们之间的义气和情义。诗人说,他们的义气是源自于深厚的恩情,他们在分别时更加亲近,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将心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特殊关系。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描绘了这五位臣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忠诚精神。它强调了忠诚、友情和义气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刘琨的敬意和赞美。这首诗以其情感的真挚和意义的深远而被人们所称颂和赏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卢谌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卢谌朗读
()

猜你喜欢

板桥再葺岸头横,茅屋新添树外明。
山势追回一溪水,波光飞到万花亭。
沉烟久冷炉犹馥,帘子闲垂脚自平。

()

灞水何人不别离,无家南北倚空悲。

十年此路花时节,立马沾襟酒一卮。

()

仙风道骨,颠倒运乾坤,平分时节。金木相交坎离位,

一粒刀圭凝结。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

翩翩者鸿。
率彼江滨。
君子于征。

()

条风一夜乍回枯,黛色和烟半有无。
玄灞柔条堪系马,白门疏影不藏乌。
楼头寒映罗衣薄,曲里风惊紫塞孤。

()

高阁藤萝外,扁舟暮雨残。
钟声知客到,山色入门看。
月出千松静,云披片石寒。

()

阶下蛩吟又暮秋,倚阑独立恨悠悠。几多心事三年泪,忍向珊瑚枕上流。

()

村鸡已报晨,晓月渐无色。
行人马上去,残灯照空驿。

()

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

平楚苍苍孟春月,东皇送暖严霜歇。共忻淑景布阳和,讵意寒威尚飞雪。

同云惨淡冻不开,六花零乱点莓苔。已向赤城披素练,还过双阙洒璚台。

()

几度秋陂老芰荷,蓬门不见雁来过。照人眉字今何似,得意诗篇日更多。

事逐风云空白马,功随山岳尚黄河。无因双眼陪君子,暝立西楼一楚歌。

()

论愁肠如醉。写愁颜如睡。银釭冉冉影随身,畏。畏。

畏。半帘明月,一庭花气,时光容易。

()
外间盾日正相仇,忽有清风起笔头。
坐对不知三伏热,起行如与七贤游。
洗空京洛尘埃气,化作江南水石秋。
我有一溪恰如此,因君思去理扁舟。
()

寝殿清香雾不分,月移松桂翠氤氲。三秋尚食中貂使,五夜传呼细柳军。

天作千峰横马鬣,云蒸九地结龙文。词臣想像遗弓处,凤吹飘飘隔紫氛。

()
梵刹仙都顯焕存,心心惟绍法王孙。
俗流不信空空理,将谓长生别有门。
()
泛舟出晴溪,溪回抱山转。
欲采芙蓉花,亭亭秋水远。
心非樯上帆,随风岂舒卷?但得红芳迟,何辞岁年晚。
()

越城砧杵暮纷纷,多少閒情此送君。别路寒山惊落叶,深秋孤雁忍离群。

苏门日照霜中树,羌笛寒凄塞上云。闻道汉南曾独立,也将书剑去从军。

()

浑开又密望中迷,乳燕归迟粉竹低。扑地暗来飞野马,

舞风斜去散醯鸡。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
従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
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
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
()

镂金环,连玉珥。颗颗蚌蛤相缀。偎粉面,映莲腮。露浓花正开。冷光凝,员影重。几度偷期摇动。山枕上,恐人知。摘嫌纤手迟。

()
竹响风成阵,窗明雪已花。
柴扉吟冻犬,纸瓦啄饥鸦。
宿酒欺寒力,新诗管岁华。
日高犹拥被,蓐食媿邻家。
()
白杨风萧萧,胡笳楼上发。
壮士不知还,羞对关山月。
去年天山归,皎皎照白骨。
今年交河戍,明明凋华发。
()

胸中长剑健支颐,才子江南雅负奇。名向柳州休占取,学如亚圣亦优为。

折腰未屑陶元亮,跣足如迎郦食其。楚制往来狂转剧,两都燕市赋高丽。

()

天马西来接九华,楼台十二俯人家。东邻酒熟南山近,可许柴桑醉菊花。

()

泉形如盌水波圆,一勺之多可悟全。
试看灵湫轻洒处,甘霖顷刻遍秦川。

()
解组归来万事捐,尽将身世付安禅。
披来戒衲浑无事,不尚歌姬为乞缘。
()

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少年爱恻悱,芳意嫭幽雅。

黄尘澒洞中,古袌不可写。万言摧烧之,奇气又瘖哑。

()

物本无情人有情。百般禽咮百般声。有人闻鹊不闻莺。
我盏通神君信否,酒才著盏月随生。大家吸月当箫笙。

()

朔风阵阵送将来,日午柴门寂不开。
灵照只教添短褐,孟光重唤暖深杯。
苦吟檐角玲珑玉,闲拨炉头榾柮灰。
移步东篱红日晚,细看冻蝶尚依梅。
()

驻桨寻僧坐碧苔,疏林寒雨晚钟催。翻经石上狮为座,把钓岩边玉是台。

山翠似屏从北拥,江帆如笏正南来。尚须载酒频登探,造次梅花莫浪开。

()

隔街争唱,相府莲开,覆额香蝉初裹。红漆车儿稳,绣帘动、压角红珠駊騀。

只愁阮妇刚才嫁,飘吴语、绿窗边过。怕难免、粉防脂逻,安顿最宜详妥。

()

天意才晴风又雨。催得风前,日日吹轻絮。燕子不飞莺不语。满庭芳草空无数。
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残红,不忍抬头觑。假使留春春肯住。唤谁相伴春同处。

()

亭亭风度出尘寰,翠竹高梧集凤鸾。诗思剩传唐制作,家声不堕汉衣冠。

南柯梦断秋风惨,北海樽空夜月寒。正是乡人哀不尽,兽袍乌帽画中看。

()

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秋水多。九疑山前叫虞舜,奈此乾坤无路何!

行不得也哥哥。

()

东海怀疏傅,西州忆谢公。剑飞冲夜斗,桂折卧秋风。

尘暗芸堂冷,香凝粉署空。潺潺千斛泪,忍看一旌红。

()

揽胜雷山舒啸亭,诸峰秀拱透云程。
啸傲池边红日伴,舒怀岩壑白云迎。
满目纵观天际迥,一腔收拾岁寒清。

()
()
不分无花空折枝,探梅要趁未纷披。
忆常月地携筇去,似许风裳倚竹时。
庄蝶认香怜梦短,墨君写影竟谁欺。
故人底事江南北,驿使来时仅好诗。
()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
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
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
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

如怜行路客,莫唱《竹枝词》。柳暗梁生冢,花深伍相祠。

迎春歌扇急,落月舞花迟。无那弹《天宝》,临风起暮思。

()

一卮春酒送离歌,花落敬亭芳草多。

欲问归期已深醉,只应孤梦绕关河。

()
廓圆通门,续云门派。
燕坐胡床,虎视百怪。
佩毗卢印,推伏魔外。
一句当阳,电光非快。
()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
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
回首球场尤醒眼,一番风送监重磨。
()
当年挥尘讲何经,赚得坚顽侧耳听。
我自吟诗无法说,石头莫作定盘星。
()

雕楹綵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
中和节後社前时,春到园林最晚枝。
弄水不冰携扇手,登台犹粟向风肌。
鸟乌声里山光湿,花柳阴中日脚迟。
北望翟园春正闹,海棠锦绕雪荼蘼。
()
史君笔斡万牛回,脚底春风舌底雷。
一夜剧谈逢野阆,百年高谊见鸥梅。
客心衮衮江流去,老色翩翩岁事来。
堕地渠侬天已定,酒边赢得笑颜开。
()

曲江风度远流徽,姚宋同心日并晖。《金鉴》果能陈黼座,玉环何事系罗衣。

贬官荆楚缘持正,遣祭丘坟为见机。古庙肃瞻松柏下,蔼然遗象见依俙。

()
初交二朋草蒙茸,邻里纷纷去折蓬。
柳下闭门非懒出,苦无筋力趁儿童。
()
云舒霞卷妆浓。
倒影水天红。
池转小台东。
又一种、娟娟玉容。
()

()
雨余清冷近霜天,拄杖闲拖不挂钱。
黄叶舞风初簌簌,碧渠通溜正溅溅。
无情日驭工催老,耐事天公听放颠。
薄暮行歌并湖去,有人偷样画臞僊。
()
崖翁底事姓名香,照世文章日月光。
葭坞留荷啼晓露,趼窝埋玉黯斜阳。
碑刊地记生前撰,甃蚀苔痕去后荒。
一炷炉薰瞻警罢,教人空结九回肠。
()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