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缆船并叙

儿缆船并叙朗读

《儿缆船并叙》是清代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儿缆船并叙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译文:
儿童拖着缆绳的船
朋友们在衡阳泛舟,遇到狂风,船几乎翻覆。
船上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他拖着船进入港口,风引导船倒退,孩子连续摔倒,哭喊着不松开缆绳,最终拖着船进入港口,孩子的两只手掌已经磨破。
北风呼啸,巨浪激荡,小孩逆风拖着缆绳前行。
船上的人们惶恐不安,生死掌握在孩子手中。
缆绳倒下,孩子屡次跌倒,紧握缆绳的力量越来越大,缆绳磨破了孩子的皮肉,孩子的手掌紧贴着缆绳前行,只剩下骨头。
手掌上只有骨头,孩子不要哭泣,孩子的手掌上有白骨,而江心却没有白骨。

诗意和赏析:
《儿缆船并叙》描绘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在狂风暴雨中拖着缆绳,尽力将船拖入港口的情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孩子拼搏奋斗、敢于面对困难和生死考验的精神。

诗中的孩子面对逆风和巨浪,不畏艰险,坚持拖着缆绳,尽力将船带入港口,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坚韧。他的手掌已经磨破,只剩下骨头,但他依然坚定地前行,不畏困难和痛苦。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孩子的顽强和坚毅,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困境的挑战。诗中的意象和氛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风雨和危险的船上,引发人们对勇敢、毅力和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孩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勇敢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的赞美。它也启发着读者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够像这个孩子一样,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之,《儿缆船并叙》是一首生动描绘了一个年幼孩子奋力拖船的诗词,通过对孩子的坚韧和勇敢的描绘,表达了对勇气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自己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奋斗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朗读
()

猜你喜欢

父兄持我来京日,屈指腾腾七十年。果见兴亡真脱命,偶全名节岂违天。

馀生已置浮云外,空手曾趋白刃前。剩与栾城期对榻,看山听雨尽华颠。

()
城临太行谷,谷暖宜草木。
既移洛阳花,又种阮家竹。
五色杂黄红,一林常翠绿。
其间广亭开,亦欲危榭筑。
()
荦确坡头筇竹枝,西临村路立多时。
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病客情怀常怯酒,山城光景尽供诗。
晚来试问愁多少,只许高楼横笛吹。
()

高人本难名,画手不可俗。世无痴虎头,丹青涴冰玉。

支郎唾俗画,为我作短轴。遂出三昧手,观此真面目。

()

梅花才落见桃花,欲问桃源路转赊。
直上翠微开眼界,饱餐赤饭养心芽。
句留客屐诗中画,烂漫天真阁外霞。

()
钟鼎山林事,都庐一梦中。
观音门里去,叶叶响悲风。
()

天书早下促星轺,二月关河冻欲消。白首应怜班定远,黄金先赐霍嫖姚。

秦云晓度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一对郫筒肠欲断,鹡鸰原上草萧萧。

()

旁求邃古,逖听鸿名。大宝曰位,得一为贞。朱禘叶祉,绿字摛英。

升配同贯,进让殊声。

()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

我来休阳才数日,呶呶都颂徐侯德。我问侯也果何如,龙凤三年已在职。

是时丞相恢复初,生民疮痍地荆棘。侯也日夜费爬梳,解鞍憩马对山色。

()

长夏无所为,客居课奴仆。清晨饭其腹,持斧入白谷。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

()

客尘作业通三世,儒墨分流至九家。投阁何妨惟寂寞,起予仍自悦纷华。

梦缘酒食逢刍狗,兆应钱财属火花。安见高人捐外累,独超无有蹑云霞。

()

祥光浮动紫烟收,禁漏初传午夜筹。乍见扶桑明晓仗,却瞻阊阖觐宸旒。

一痕斜月双龙阙,百叠春云五凤楼。潦倒江湖今白发,可能供奉殿东头。

()
物外神仙窟,巾车为小停。
一泓寒玉境,四面翠微屏。
清境诗无尽,红尘眼顿醒。
我来谋此住,把酒问山灵。
()

梁王宴罢下瑶台,窄窄红靴步雪来。恰似阳春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