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马寺

宿白马寺朗读

译文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注释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刹(chà):佛寺。
萧萧:风声。
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资料:

1、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84页

2、王曙著,新编唐诗故事集 黄河长江亲情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第193页

宿白马寺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同时,于公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白马寺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浩劫,当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投宿其寺,在感慨万千中,便写下了这首《宿白马寺》诗。   

参考资料:

1、洪丕谟,佛诗三百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08月第1版,第106页

赏析

  诗先写入白马寺时所见所感。作者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见”的鲜明对比,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接着,抒写宿白马寺的感受。破旧的茅屋,萧萧的秋风,沙沙的雨声。触发起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在这环境的演染与衬托下,“浓”字就显得极为自然而突出。至此,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诗成为继 《 枫桥夜泊 》 后的又一写愁名篇。对比《宿白马寺》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写的都是秋天,前者为“秋风起”,后者为“霜满天”;两者均写到夜晚,前者为“一夜雨声”,后者为“江枫渔火”;两者都写到愁苦,前者为“羁思浓”,后者为“对愁眠”。

参考资料:

1、鲍思陶 郇玉华等主编,中国名胜诗联精鉴,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591页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继朗读
()

猜你喜欢

阳春三月杨白花,花飞满塘月满沙。一夜东风忽吹起,凭空送入深宫里。

宫门冷落扃不开,翠华空望玉阶苔。中有美人自歌舞,赤龙不来赤凤来。

()

和戎何惜遣蛾眉,悔恨徒然杀画师。
汉主深恩如可报,安身死虏亦无辞。

()

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岩。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松霜杉露毵毵。
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乾坤云海风帆。谯名定,涪陵人。受道于伊川。后弃乡里,隐河洛。复归蜀,居青城之老人村,至今尚存。

()
复幕重帘苦见遮,暮占栖雀晓占鸦。
残灯煮药看成老,细雨鸣鸠过尽花。
心为蚤衰元自化,发从无病已先华。
更蒙厉鬼相提唱,此去山林属当家。
()
与花不同色,与竹元同德。
风月偏相寻,携手清凉国。
()
灯节萧条雷后雪,花天料峭雨余霜。
经旬不出无情绪,恰见鹅儿似酒黄。
()
云门乾屎橛,全超法报化。
无事出山游,百钱杖头挂。
()
问人间荣事。
海内高名,似今谁比。
脱屣归来,眇浮云富贵。
致远钩深,乐天知命,且从容阅世。
()

拭泪辞先陇,干名赴上都。璧完初返赵,莼羙又思吴。

马足非吾土,羊肠实畏途。丛台空有恨,飞梦月同孤。

()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

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

()

诸司人尽马蹄稀,紫帕云竿九钉归。

偏觉石台清贵处,榜悬金字射晴晖。

()
野林物物适幽栖,春引风高裂石时。
何处双禽飞不定,静宜翠竹亚寒枝。
()

晨登繄巫闾,回望燕南垂。碣石无飞埃,滹沱清涟漪。

天子坐明堂,十二藻火衣。千官拥雉尾,佩剑光陆离。

()

卧锦潜郎种种丝,为邦独爱阮咸麾。
中台给契鱼初剖,外闼升车雉尚随。
风汴杂花飘夕棹,雨吴芳树隐春旗。

()

重来不见主人颜,只见松梢鹤自还。煮茗昔曾眠怪石,吟诗今又叩禅关。

天低青入烟中树,云湿光连水上山。卓锡泉香千古异,洞门空锁白牛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