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普天乐·秋江忆别。元代。赵善庆。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参考资料:
1、鲁文忠选注;朱聚一绘画.元曲三百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10:第187页
2、(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499页
此曲是作者在一次秋行江畔中,回忆起于此情境相同的一次别离,有所感触,于是写下了这支小令。
参考资料:
1、贺新辉主编.《元曲名篇赏析 第三册 图文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 :449页
首先“晚天长,秋水苍”一句,既有远景——广阔的天空,也有近景——苍茫的江水。全曲一开始就将镜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斜暮江景图画。接着“山腰落日,雁背斜阳”,这是中景,夕阳西下,落至半山腰上,斜阳落在低翔的大雁的背上。
接下来诗人由景生情:“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很自然地由眼前的“秋江”之景过渡到了“忆别”的思绪。“犹记当年兰舟上”一句巧妙地化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洒西风,泪湿罗裳”,伴着飒飒的西风和哀怨的曲子,相别恋人,不住满心伤感的恋人双双潸然泪下,浸透衣衫。
最后,诗人用排比手法来描写恋人分手时的情景:“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凤凰钗,一分为二,斟满鹦鹉杯相互践行,诗人和恋人终于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恩爱情侣不得不天各一方。“凤凰”“鹦鹉”“鸳鸯”都是鸟类,并且在自然界都是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的,当然在这里各自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种排比,更是渲染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氛围,读来令人哀婉、叹息。
诗人在回忆中追叙离别的场面,那“壁月词,朱唇唱”和“洒西风,泪湿罗裳”的实景,“杯斟鹦鹉,人拆鸳鸯”的落空心境,虚虚实实,都深深刻在诗人的脑海,而结尾处表达的明明相爱的恋人却被迫分开的无奈与怨恨之情,更是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75页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赵善庆。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湘渚推篷图。明代。程敏政。鹧鸪声残春水足,倒影横斜万枝绿。何人江上晓推篷,入眼浑疑舞鸾鹄。此君自是出尘表,怪底人称可医俗。雨中乱点啼痕斑,月下清敲佩声玉。峥嵘头角更堪喜,莫遣行庖误相斸。临风欲唤文湖州,听取新翻竹枝曲。
望岳。明代。王渐逵。岱宗岧峣春郁盘,开凝五岳此为尊。皇王帝伯应长历,七十二君多寓言。远接昆崙擎地轴,直从星斗瞰天门。年年瞻礼痴齐鲁,帽顶红生何处村。
孤山。宋代。林景熙。回首咸平梦,清风自满湖。乾坤一士隐,身世此山孤。鹤去空秋影,梅开尚旧株。耳孙今白发,持酒酹寒芜。
嘉则拟红衫四貌 其三 秋江把钓。明代。徐渭。戴进不得武英收,为抹勾漏绛钓裘。若使今朝逢沈四,真成伯乐哭骅骝。
古意。明代。詹同。君家兰泽西,妾家兰泽东。兰泽多芳草,相去各春风。君今行陇右,妾思在闺中。天寒绣袂薄,泪下玉屏空。
冬至四绝。宋代。刘克庄。□觞无复举萱堂,麟卧陇阡雁折行。殿后即今惟一老,阿宜长大阿奴亡。
秋怀四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露下天空木叶流,满怀萧瑟一登楼。江湖雁影催乡梦,城阙砧声起暮愁。万里风尘燕塞远,千门云月汉宫秋。红颜华发悲生事,金爵铜驼感壮游。
题环山楼。明代。区大相。小楼通四望,面面惟烟霞。为爱群峰入,何曾半壁遮。翻疑岸岫矮,不觉磴途赊。最快清秋目,林林赤似花。
菩萨蛮。唐代。温庭筠。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发中桥二首。宋代。杨万里。湿轿乘凉入,斜灯借路明。柳欹元不倒,桥阔自多惊。宿溜停残滴,朝曦放快晴。溪流太无赖,不作一声声。
用韵答夏威原绝句十首 其十。明代。郑真。千金骏马五花文,可是南阳帝里亲。圣代恩涵溟海阔,独怜烛武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