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五代吟。宋代。邵雍。自从唐季坠皇纲,天下生灵被扰攘。社稷安危悬卒伍,朝廷轻重系藩方。深冬寒木固不脱,未旦小星犹有光。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除扫待真王。
《观五代吟》是一首宋代邵雍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从唐季坠皇纲,
天下生灵被扰攘。
社稷安危悬卒伍,
朝廷轻重系藩方。
深冬寒木固不脱,
未旦小星犹有光。
五十三年更五姓,
始知除扫待真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五代时期乱世的观察和思考。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乱象频发、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唐朝灭亡后,天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社稷安危岌岌可危,朝廷重权被各地势力所掌控。尽管如此,在严寒的冬天里,即使是最微小的星辰也依然闪耀光芒,给人们带来一线希望。五代历经五个不同的姓氏统治,直至邵雍所处的宋朝,他才意识到除却纷乱,期待真正的君王降临。
赏析:
《观五代吟》通过对五代时期乱世的观察,表达了邵雍对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的忧虑和不满。诗中描绘了当时社稷危机四伏,朝廷权力分散,百姓生活艰辛的景象。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线希望,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有微小的星光闪耀,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两句提到五代更迭的历史,强调了作者对乱世的认知和对真正君王的期待。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和对真正君王的期待。同时,诗中对希望的寄托也给人以鼓舞和勇气,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整体上,这首诗词既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也体现出了邵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五代。李璟。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卜算子(答晋臣,渠有方是闲、真得归二堂)。宋代。辛弃疾。百郡怯登车千里输流马。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野水玉鸣渠,急雨珠跳瓦。一榻清风方是闲,真得归来也。
雨中揭阳夜发忆亡友郑之升。明代。郭辅畿。黄昏浥雨出榕城,濈濈潮声烛下听。迹践似泥人不问,影孤如月鹊相惊。尘寰弹指成今古,秋色伤怀隔死生。细忆语言浑似梦,何年杯酒话残更。
偈颂一百六十首。宋代。释宗杲。彻骨彻髓道一句,三要三玄绝遮护。竺乾四七例皆迷,震旦二三浑未悟。我说是言非正邪,当机觌面休回互。殷勤为报云台公,俊鹰不打篱边兔,
次韵程兄投赠。宋代。方岳。北里南邻尽往还,那知有客住云间。相过肯作乡人观,问讯春溪两岸山。
羊城秋怀十绝 其二 生平。明代。郭之奇。生平未解市婆娑,种种痴愁自恨多。简点侬身底事可,问卿何故不飞梭。
题尤使君郡圃十二诗·霞起堂。宋代。李庚。赤城古洞天,彤霞照山谷。烂烂九光垂,余辉借草木。伊予有个疾,企望常不足。待与马练师,耘芝灌松竹。
和知己赴任华州。唐代。李洞。东门罢相郡,此拜动京华。落日开宵印,初灯见早麻。鹤身红旆拂,仙掌白云遮。塞色侵三县,河声聒两衙。松根醒客酒,莲座隐僧家。一道帆飞直,中筵岳影斜。书名寻雪石,澄鼎露金沙。锁合眠关吏,杯寒啄庙鸦。分台话嵩洛,赛雨恋烟霞。树谷期招隐,吟诗煮柏茶。
题如此江山楼焚馀草。清代。王瑶京。文章标格两风流,怎禁声名满九州。高士原非才百里,完人别有业千秋。簪缨难易林泉乐,著作真堪梨枣留。不是吾宗频击节,已闻异国散金求。
新柳八首 其五 灵和。清代。邹德臣。当年忽忆张思曼,缕缕丝丝满露华。别殿风流移锦水,过江春色压莲花。萧疏只欲窥青琐,澹宕偏宜映碧纱。谁道一生无所诺,几回凤尾点黄麻。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代。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太常引。元代。王恽。春风碧水静林丘。对书史,日优游。来往更风流。问谁似、东陵故侯。黄陂襟度,曲江誉望,山立看扬休。春酿尽禁篘。拚醉尽、蟠桃上秋。
送敏中归豳宁幕。唐代。白居易。六十衰翁儿女悲,傍人应笑尔应知。弟兄垂老相逢日,杯酒临欢欲散时。前路加餐须努力,今宵尽醉莫推辞。司徒知我难为别,直过秋归未讶迟。
送西昌大夫赵嘉言上印赴阙。宋代。杨万里。西昌难作自古传,卓令赵令不作难。二令来时民顿宽,二令去日官余钱。从来美政人难继,二君双美今谁似。卓令已作中都官,赵令也合即缀卓令班。
登頫江三绝赵宰增为四复次韵答之·追和。宋代。陈造。流光何忍太匆匆,一段清欢欻梦中。赖是缄藏玉雪句,老人他日苦头风。
暴雨。金朝。李俊民。疾雷破山云暗天,雨脚不断如麻悬。淋浪一室无乾处,何异露坐乘漏船。鼠牙便是溃堤蚁,墙有百道飞来泉。狂客岂因狂药使,眼花如落井底眠。采石江头弄明月,一夕去作骑鲸仙。我虽忘我亦可怜,但恐不免蛟龙涎。苦无根源笑潢潦,可能朝宗东注觅海道。君不见耒阳禹力所不到,至今难寻杜陵老。
戊寅正月四日纪实。明代。陶宗仪。腊月廿八日,风起东南方。岁行在丁丑,气候异寻常。和煦过于春,入夜风怒狂。廿九日禺中,螮蝀粲龙章。或雨而或晴,至晚天昧茫。隐隐雷发声,烨烨电流光。狂风转西北,彻夜吐寒铓。除夕犹未息,地冻万木僵。正旦兴启扃,雪积二寸强。三冬未曾觌,对之神肃爽。九朝方是春,亦可纪嘉祥。老农乃见谓,夏秋旱相望。二日三日来,风力转披猖。四日值壬子,晴朗开孟阳。尝读通政经,冬雷未为臧。十旬要阴晦,民庶有菑殃。载忆变异录,尤觉热中肠。禾稼不稔熟,丧亡起饥荒。华亭连二
平陵宜山堂诗。清代。张英。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
狼岭樵歌。明代。饶慇学。老夫稚子登狼岭,都□□衣挂松影。杂遝山中白昼长,从容林下青春永。负薪下磴日将晡,郢曲高歌天未暝。蓬蒿没处白云深,红尘不到柴门迥。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涧)。宋代。辛弃疾。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岁,伴庄椿寿。
登鹅湖妙峰亭次韵。宋代。刘子翚。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晴风吹放天全露,吹尽江南江北云。
渔家傲。宋代。欧阳修。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装遍。鸳帐美人贪睡暖。梳洗懒。玉壶一夜轻澌满。楼上四垂帘不卷。天寒山色偏宜远。风急雁行吹字断。红日晚。江天雪意云撩乱。
妇董行。元代。王逢。北军南军和议时,两垒对立龙鸾旗。群雄棋峙国瓦解,乃与妇董光门楣。星辰错乱风云气,乾坤造就冰雪姿。浑家性命葬鱼腹,一舸涕泪随鸱夷。长眠自足为义鬼,后死只望予孤儿。儿在腹中兵在目,忆夫心头臂消肉。日昼惨惨阴灵啼,夜黑冥冥波浪触。马驼碛远暗尘土,鸡犬村空疏树木。峄山谁收白玉骨,蔡州地陷黄金屋。太尉前归明主化,招抚姑存寡妻宿。羞看人面问消息,强通语笑宽羁束。伯顺见义勇著鞭,锐士协力锋争先。道傍弩伏荆棘底,掌上珠还江海还。将门有后传世世,墓祭无所从年年。湘妃掺袂溯寥廓,汉女结佩穷幽玄。缟衣綦巾共缥缈,文鱼赤鲩长周旋。唇亡未久齿亦丧,独闻其风犹凛然。中原山河想如故,目断几点滕州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