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早朝行

元日早朝行朗读

题解

  君主朝堂上会见百官,称之为临朝视事,百官朝见皇帝,向皇帝奏事称之为上朝。上朝对于百官来说,是他们每日的第一件大事。

  当长安郊野曙色才分的时候,大明宫里的钟声就响彻长安上空了,钟声告诉散居在各街坊的百官们,朝见皇帝的时候到了。待到百官赶到蓬莱宫,钟声仍然响彻云霄。宫殿的大门虽已开启,又依稀听见宫里 "鸡人"报晓的声音,说明皇帝本人也已起身,要与百官们相会于朝堂上。

  百官上朝,唐诗中也有说以"鼓声"为号令的。李贺《官街鼓》诗中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王琦注:"《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其制盖始于马周。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周上书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行李,以备窃盗,时人呼曰鼓,公私便焉。”可见置于街坊的鼓,当日暮、凌晨时敲响,主要用于警戒以防盗贼,也兼有报时的作用,以启坊门。原与百官上朝无关,但百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所以唐诗中写到早朝的诗,多写钟声,也有钟鼓一齐写到的。

  "官街鼓"凌晨 "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今日的早上五时左右。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长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明皇杂录》:"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唐时帝王每日都要临朝视事。《唐会要》引《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会要》又载:“贞观十三年十月三日,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奏:'天下太平,万几事简,请三日一临朝。'诏许之。至二十三年 (649年)九月十一日,太尉 (长孙)无忌等奏请视朝,坐日,上(高宗)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拥滞众务,自今以后每日常坐。""每日常坐"即谓之 "常朝",是汉以来留下的遗制,唐代帝王大都是严格遵守的,房玄龄的"天下太平,万几事简",要求太宗改为三日一临朝视事,几乎可以看作是佞言,所以高宗即位之初 (高宗即位于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为表示勤政,即恢复旧制。到高宗永徽二年 (651年)八月二十九日下诏:"来月一日,太极殿受朝。此后,每五日一度,太极殿视事,朔望朝,即永为常式。""受朝。即受朝贺,是在朔望日(每月初与每月中)皇帝会见在京所有官员规模更大、仪式更隆重的活动;"视事"即"每日常参"、"每日常坐",是皇帝会见五品以上"常参官"的日常事务。高宗即位始两年,即废务荒政,自坏体例,改 "每日常参"为"五日一度"了。至高宗显庆二年 (657年)三月,长孙无忌又奏请 "隔日视事";武则天时,敕 "每十日一朝",受到左台侍御史卢怀慎的批评。自玄宗以后,皇帝的 "每日常坐",虽然也偶有更改,但基本维持"每日常坐"的旧制。兴庆宫里有勤政务本楼,即有以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自勉的意思在内。不过,到玄宗晚年,亦渐废务荒政,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批评他在宠杨妃之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常参官之数,大约不下数百近千人,每日凌晨即起,梳洗一毕,即要匆匆赶往皇帝临朝之处,休假和因其他特殊情况"辍朝"时可以例外。早朝是官员们的大事。一方面这是官员们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官员们深感荣耀之事。每日面见君王,与闻或参与处理天下大事,正是一种个人价值所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若早朝不至或迟到,处罚也是很严厉的。唐政府规定:"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文武常参官或有晚入 (即迟到),并全不到及班列失仪,委御史台录名,牒所由,夺一月俸;经三度以上者,弹奏。”

  唐诗中写及早朝的诗格外多,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鲍防

鲍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官员、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科,历任节度使府僚属。大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贞元元年(785年),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宣。...

鲍防朗读
()

猜你喜欢

庵连兜率寺,三径竹边开。
林密暑不到,窗虚月自业。
暮山啼鸟静,云树啸猿哀。

()

天地独不变,未足释我疑。所疑天与地,生死亦潜移。

人生时苦短,古今渺无涯。昧哉漆园叟,无生尔何知。

()

白鹤沙头水自波,扁舟曾载夕阳过。
东风一路蘼芜绿,添得春愁别后多。

()

陇上曾传负米生,至今知姓不知名。乡人但比庞公隐,使者能忘冀缺耕。

红槿日边黄犊卧,绿蓑雨里锦鸠鸣。有时醉倒枌榆社,隔舍扶归稚子迎。

()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

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

驱车直渡滦河水,千里青山半月程。自信文章当世用,人言书剑到家荣。

上林久已称司马,宣室终须召贾生。料得凤池春色满,柳阴立马共听莺。

()

团金袍袖群长靴,寒食宸游乐事奢。风摆珠帘红幕润,满宫春雨落梨花。

()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

()
楼上千峰翠巘。
楼下一湾清浅。
宝簟酒醒时,枕上月华如练。
留恋。
()
宝纛留行殿,肩舆到上方。
明楼通御气,神道仰重光。
柳拂千条翠,花熏百和香。
回銮天已曙,鼓吹入云长。
()

地本烟霞窟,兄为巢许伦。百年歌帝力,十亩乐天真。

抱阜宜营室,还汀许结邻。绿回芳草长,黛染远峰匀。

()
真病药无功,精魂夺鬼工。
百年终有尽,诸相等成空。
圆落缺陷世,逍遥兜率宫。
一池沤水意,分付蓼花风。
()

读礼松楸间,并读论孟语。始知精一脉,乃在不踰矩。

所欲惟从心,危微宁异睹。形色性命合,邹孟真学鲁。

()
远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征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忘未然灰。
()
尝记唐家逢五日,近臣藩镇贡衿鞶。
吾君教朴无来献,却叠香罗赐百官。
()
聊开郁金屋。
暂对芙蓉池。
水光连岸动。
花风合树吹。
()

闻说薇垣德政新,公馀风月伴吟身。荔枝嚼到甘甜处,莫忘同时玉署人。

()

讶熏炉未烬,分秋宇、染铅丹。正露重铜盘,风摇钿粟,暗和沈檀。

珊珊。佩璎零乱,捣花房、声共晓钟閒。一串胸垂圆相,双心臂缠清寒。

()
是以禅门了知心,心心心外别无心。
如今只是旧时底,不换源机放旷吟。
()

阮家林下结诗因,恨少名花伴雅人。恰好樱红藤又白,海船新到日边春。

()

南山未解松梢雪。西山已挂梅梢月。说似玉林人。人间无此清。
此身元是客。小住娱今夕。拍手凭阑干。霜风吹鬓寒。

()
柳市西头最远坊,归来先扫读书堂。
闲园别有风流意,无限苔花上石床。
()

爽气怡人秋日清。银床落叶嫩凉生。闲邀女伴试瓜灯。

灼灼流萤深院静,纤纤新月一钩明。蛛丝乞巧祀双星。

()

山侗稽首,自别姚仙。思心度日如年。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然。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

()
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
官著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
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
()

汉家太守治才高,楚国山种气象豪。
旗旆逶迤蟠梦泽,楼船贔屭压江涛。
雄名谁复知宣武,遗爱犹应礼叔敖。

()
北斗以南有吴侯,人物知非第二流。
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平生离骚读千遍,屈沱秭归要亲见。
归来落笔愈惊人,宋玉景差俱北面。
()

去来无踪迹,大块一飞尘。

()

慎□重高鼎,宣威屡干方。
夷吾欣在晋,尚父果兴唐。
剑佩凌烟阁,笙歌逸老堂。

()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
时节近元宵,天意人情都好。
烟柳露桃枝上,觉今年春早。
遏云一曲凤将雏,疑是在蓬岛。
玉笋扶杯潋滟,愿黑头难老。
()

推脱尘缘意绪佳,冲泥先到故人家。春来未负樽前笑,雨后犹馀叶底花。

矮纸凝霜供小草,浅瓯吹雪试新茶。凭君莫话蹉跎事,绿树黄鹂有岁华。

()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

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
芳草萋迷一径斜,澹烟疏雨噪新鸦。
城南春色浓于酒,醉杀千林桃杏花。
()
玉管朱弦莫急催,容听歌送十分杯。
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开。
()

云端拥出水精毬,清逼银河不敢流。自开辟来同此月,最分明夜是中秋。

两间势隔三万里,一镜光涵几百州。寂寞庾公千古意,何人今夕更登楼。

()

满庭嫩碧,渐密叶迷窗,乱枝交路。断红甚处。但匆匆换得,翠痕无数。暗影沈沈,静锁清和院宇。试凝伫。怕一点旧香,犹在幽树。
浓阴知几许。且拂簟清眠,引筇闲步。杜郎老去。算寻芳较晚,倦怀难赋。纵胜花时,到了愁风怨雨。短亭暮。谩青青、怎遮春去。

()

经年苦行役,遑其顾所私。予假得三日,喜几不自持。

那知入门后,百忧攒两眉。仆走向前道,数日未晨炊。

()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

人法地天,道法自然。黄帝遗玄,象罔得焉。如髣如髴,行于万物。

刳心以乞,虚而不屈。漻乎其清,金石考鸣。冥我独情,世耳群惊。

()

丹楼百尺倚云霄,有客怀仙兴独高。腰下苍精缠宝气,眉间脉理卷金毛。

拟招薛子青田鹤,与钓任公碧海鳌。幸自苍顽同木石,思君一夕梦劳劳。

()

昔见茅连茹,今看花盍簪。若为惊作客,故有蝶相寻。

()

江边荒草自清明,久客思归计不成。丘陇十年无孝子,兵戈万死有孤生。

身当病后哀歌短,家自亡来骨肉轻。未论故园豺虎窟,穷途魑魅尚纵横。

()

一夜东风,把残年饯尽,景物宜春。椒酒频频传坐,玉勒雕轮。

五陵豪贵,竞银盘、细菜堆新。还堪羡,钗头蜡凤,迎风微亸轻云。

()
寂寂禅房闭,阴阴夏木繁。
坐闻幽鸟语,胜与俗人言。
脱袴高低树,提壶远近村。
汝曹知底事,独与子规论。
()

檐滴春膏绝,凭栏晚吹生。良朋在何处,高树忽流莺。

游寺期应定,寻芳步已轻。新诗吟未稳,迟日又西倾。

()

有园莫种桃,有地须种竹。桃树摇春风,嫣然媚红绿。

岂无一时好,终随车马足。何如青竹枝,岁晚在幽谷。

()

不见故人刘木溪,溪边乔木冷凄凄。一间不废藏书屋,三亩全荒种药畦。

()

急手轻调北苑茶,未收云雾乳成花。灵襟习习清风起,归梦遥知不到家。

()

露气收不起,山气袭衣凉。背日松杉韵,含风草蕨香。

溪田抽早稻,路蝶觅秋粮。岭曲逢樵女,疏花满髻旁。

()
只道江梅发不迟,最先零落使人悲。
从今秾李花千树,未抵前村雪一枝。
()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
啧啧雁声急,棱棱秋意深。
行都旧新雨,独客短长吟。
子肯怜衰病,时来慰滞淫。
惜无移日酒,留照蜡灯斟。
()
幽明虽异趣,追远岂殊哉。
隐隐闻箫鼓,神君尚冢回。
()

白苹溪湛五亭寒,物象全宜谢守閒。
秋尽棋声过竹寺,雨余诗思落茶山。
鸟依高树和烟宿,人钓清流带月还。

()
桃叶园林风日好。
曲径珍丛,处处闻啼鸟。
翠珥金丸委芳草。
袜罗尘动香裙扫。
()

恼杀啼鹃,逢人还道春归去。留人不住。谁要留春住。

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归何处,春归无路。莫是人归路。

()

西风望断碧云深,万里关河入俯临。客思暗随愁共远,髯冰疑是老相侵。

霜鸿傍月传佳信,寒雪漫天拥衲吟。十载因循归未得,飘零踪迹到如今。

()
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
雨余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
()

莲之为瑞固有之,水神岂肯轻种奇。
双花仅见子辱表,并蒂尝著原父诗。
未如今年荆州幕,拔萃出类罗方池。

()
三年闲闷在馀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

我生固有地,物物皆可口。身行半天下,荐饥无不有。

读书恨未博,每索多掣肘。一逢可意人,似对灵和柳。

()
蓼岸藤湾隔尽人,大江小汉绕成轮。
围蔬放荻不争地,种柳坚堤非买春。
匏瓠放教俱上屋,渔樵相倚自成邻。
夜来更下西风雪,荞麦梢头万玉尘。
()
重阳子。
全真理。
阴阳颠倒怎生使。
*哩,哩*。
()

夏后厄有穷,中绝四十载。吾皇归满洲,二年定辽海。

中兴与开创,赫赫有真宰。人心不忘旧,制胜若因垒。

()

亭上松风瑟瑟,琴边涧水泠泠。一个黄茅亭子,四窗云白山青。

()
江漾晨光入县门,楼斜晚影到渔村。
海声不为无风静,山色居常带雾昏。
问俗即今防愒日,来时抚事错销魂。
浮生寄寓君恩重,未觉天涯异故园。
()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
子云草玄宅,门径积莓苔。
昨梦凭诗说,新雨无客来。
衮衮手可炙,自诧甘寒灰。
蜀庄寂寞者,念我首独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