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遗留下来的诗一共三首,其中《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流传程度较广。这首《自题像》与两首菊花诗相比,名气就小得多了。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
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也有传说黄巢起义失败后在洛阳做了和尚。从这首诗来看,他没有战死,后来削发为僧了。如果真像民间传说那样,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寻常人所能及。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原题注:陶毅《五代乱离纪》云: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黄巢。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清歌对酒。问两宋词人,最谁低首。风骚宗主第一是,清真不朽。
梅溪骖靳群空矣,比李杜、白云石帚。东坡赤壁,稼轩北固,唾壶碎否。
桂枝香 病榻僵卧,偶一寄声,缅怀两宋词人,莫能追步,制为此调,用质凫翁。清代。吴重憙。清歌对酒。问两宋词人,最谁低首。风骚宗主第一是,清真不朽。梅溪骖靳群空矣,比李杜、白云石帚。东坡赤壁,稼轩北固,唾壶碎否。有井处皆能歌柳。知三变耆卿,辞原齑臼。漱玉无多,巾帼谁堪敌手。梦窗后盾群推许,最堪伤秦七黄九。宜州城上,藤州亭下,垂名永久。
题画鹰。明代。陆深。素练秋高草树枯,来从东海势应孤。即看一击还千里,更爱凌风不受呼。
戏题和尚石二首 其二。明代。林光。三千公案自缠藤,谁道三乘语足凭。依旧结趺临野水,今年人笑去年僧。
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画 其八。明代。程敏政。终日戚戚思羁旅,晓来时有流莺语。马上谁家白面郎,沾衣欲湿杏花雨。
天王寺避暑。明代。王恭。溪口长藤半落花,绀园开士具袈裟。林端香度禅扉净,谷里云归鸟道斜。冰簟临风开白榻,玉盘贮水割甘瓜。坐来心境微凉夕,更喜山童解煮茶。
赠何丈人。清代。成鹫。曾向汾江识老人,朱颜白发映乌巾。三株柏子千年实,一点松膏万古春。太极仙侯绝祖武,公羊墨守足家珍。问年正是河清日,好向慈泉下钓纶。
夏五园亭对雨漫成六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野鹤乘轩愧不才,柴门键密昼慵开。荒亭锁雾红葵老,古木号风白雨来。酒免官沽时一醉,诗非私贷日相催。人间万事皆儿戏,千载昆明几劫灰。
何时车骑去中原,白社重来意气存。暮雨不妨淹使节,秋花还共醉篱根。
文章浪说千年事,虚薄真惭一饭恩。惟待淮南招隐赋,更从梅福老吴门。
陈使君玉叔督饷至京师枉过旅馆同欧桢伯作得根字。明代。黎民表。何时车骑去中原,白社重来意气存。暮雨不妨淹使节,秋花还共醉篱根。文章浪说千年事,虚薄真惭一饭恩。惟待淮南招隐赋,更从梅福老吴门。
送黄秀才。唐代。李中。雨馀飞絮乱,相别思难任。酒罢河桥晚,帆开烟水深。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岐路从兹远,双鱼信勿沈。
南歌子(茉莉)。宋代。陈允平。素质盈盈瘦,娇姿淡淡妆。曲勾阑畔倚秋娘。一撮风流都在、晚西凉。彩线串层玉,金篝络细香。半钩新月浸牙床。犹记东华年少、那门相。
次荻港 其一。明代。吴与弼。漠漠寒芦一港通,衣冠迎候礼从容。已陪徐步凤凰岭,更与遥谈狮子峰。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唐代。李群玉。独坐高斋寒拥衾,洞宫台殿窅沉沉。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穷达未知他日事,是非皆到此时心。羁栖摧剪平生志,抱膝时为梁甫吟。
忆秉常。明代。庄昶。天北天南且梦君,一杯何此隔江云。五更哦得相思句,只有梅花月最闻。
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宋代。释绍嵩。积翠千层一径开,篮舆歇处见株梅。为君绕树须千匝,漫使诗肠日九回。
和吴龙图韵五首·明堂肆赦不得预观感而成诗。宋代。文同。季秋阳馆事严禋,能飨洪惟上至仁。游庙衣冠参帝坐,侍祠簪佩俨星辰。欢声被宇和于律,协气流天蔼若春。即见陪銮千万祀,岂长如此在遐垠。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两汉。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