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唐代。李端。悠然对惠远,共结故山期。汲井树阴下,闭门亭午时。地闲花落厚,石浅水流迟。愿与神仙客,同来事本师。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霜天晓角·满前儿女。宋代。刘子寰。 满前儿女。今日都欢聚。今也阿弥八十,儿也五十五。瓷瓯并瓦注。山歌和社舞。但管年年强健,妆成个、西王母。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其一。唐代。许浑。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唐代。权德舆。骢马别已久,鲤鱼来自烹。殷勤故人意,怊怅中林情。茫茫重江外,杳杳一枝琼。搔首望良觌,为君华发生。
古诗九章赠别郑同夫 其四。元代。刘崧。积雨秋始凉,绿苔閟庭馆。闻君起常晏,巷深人事罕。去年所种树,两两当户短。初欣花盈盈,今见实纂纂。感此时物迁,愁思无时断。美人当歌罢,向夕喧急管。独复步前楹,城高月初满。
简谭德称监丞。宋代。陆游。广都江上送舟行,泪洒春风别少城。冉冉几经新岁律,依依犹有旧交情。尘冠当挂弹何用,革带频移瘦自惊。剩欲约公风雨夜,一灯相对话平生。
前重九一日送宜之之金陵 其一。明代。魏学洢。不堪寥落对秋风,来日登高若个同。云卧杳沉深谷里,月明还想小桥东。谩言交味禅中淡,偶触愁肠格外浓。别泪欲弹聊复已,无端飞出笑声中。
贾谊宅。明代。林鸿。 少年何事到长沙,此处翻成谪宦家。地湿楚乡秋雨后,草深甲第夕阳斜。清湘东去人空吊,盛世南迁众所嗟。我亦为君长太息,懒将书剑客天涯。
题李伯时画归去来图。宋代。周紫芝。渊明诗成无色画,龙眠画出无声诗。两公恐是前后身,二妙略殊今昔时。我顷诵诗不知处,今乃按图俱得之。当时想见归意好,扁舟飏水风吹衣。壶觞未饮入室酒,玉色先见迎门儿。岂无故老说情话,尚有残菊依东篱。云归鸟倦自有意,欲辩已忘谁复知。龙眠得之心应手,笔所到处心相随。僮奴似有傲世色,草木亦带烟霞姿。痴儿方办公家事,此老自挟南亩犁。人生异趣岂不远,心如铁石终难移。我今此意不自事,老去见画空惭非。
九锁山十咏·翠蛟亭。宋代。吕同老。洄洑古涧深,蜿蜒层湍壮。长年蓄飞泉,一決起豪宕。高有百尺松,蓊郁蔽青障。下有荇与萍,翠色映空旷。恍如千丈虬,穷壑潜异状。忽乘风云会,奋迅九天上。尚想玉堂仙,妙思发雄放。醉持白芙蕖,乘流动清唱。
自渠丘同马三如宿王申甫峒峪别业。清代。刘翼明。南山深处问南村,饥渴残阳地主尊。衣有神珠仍乞子,路迷芳草见王孙。桃花流水春开瓮,细雨斜风客到门。偏具隐心无隐迹,只将种果种仙根。
小溪至新田四首。宋代。杨万里。懊恼春光欲断肠,来时长缓去时忙。落红满路无人惜,蹈作花泥透脚香。
丙午元夕六首 其四。明代。何吾驺。游人三五竞前途,借问侬家谁阿姑。侬在梅花梢下住,玉为颜色雪为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