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集张尹后阁

冬夜集张尹后阁朗读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朗读
()

猜你喜欢

层崖削青瑶,谁昔此镌镂。潭潭斗孤洞,中可百人受。

巑岏列岫绕,汹涌大江漱。虞卿方著书,入此几年就。

()

春半馀寒未减衣。绿莎汀溆燕来稀,梦期何事镇相违。

一簇帘花残月地,数行门柳宿烟枝,画船灯火夜归迟。

()

吾爱许夫子,传家守一经。虚心师绿竹,健翮振苍冥。

车笠盟如水,干戈鬓欲星。故乡尚烽火,何忍向南溟。

()
雨浥蒲风晚更凉,数花檐卜净生香。
高眠深稳清无梦,尽觉人间白昼长。
()

当机突出鸭吞螺,奈此悬崖峭壁何。
等是苏溪蹲坐处,且非苍桧影婆娑。

()

响飕飕。正萧萧飒飒,落叶满荒沟。篱菊初黄,囊萸剩紫,流光佳处谁酬。

且莫叹、生涯潦落,问而今、何计赏清秋。乌帽全欹,银蟾流照,难遣牢愁。

()

宝珥朝分浅靥妆,双鬟初试越罗裳。花前祇恐春无力,不道春愁可断肠。

()

忆昔金门初射策,一日声华喧九陌。
少年得意出风尘,自为青云无所隔。
主人抡才登桂堂,神京进秩奔殊方。

()

十载罗浮梦,新秋问海门。云从双涧合,翠拥一峰尊。

大药留丹灶,长生剩水源。妻梅林处士,归老定何村。

()

何处成吾道,深居绝送迎。

竹扉常昼掩,野径得闲行。

()
大喜与大忧,二者莫能寐。
二者若能寐,何忧事不治。
()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
()
换捶胸明哭老爷,棺材未出死尸斜。
不如掘地深埋却,管取来年吃嫩茄。
()

关山往岁曾冰裂,跋马平坡千树雪。疏枝冷蕊最撩人,雪后生香微带月。

醉中不数长短亭,狐裘拥鼻风前醒。十年丧乱岂记忆,一见新诗心目惊。

()

此郡频来往,如今四十年。旧交多不在,吾老亦非前。

山寺添新塔,江潮阅几船。湖边閒眺望,寂寂镜中天。

()

霜飘枫叶满长郊,家指西山旧结茅。
访我谪居龙失水,怜君行路鸟焚巢。
仲尼未免遭儒戏,杨子何烦解客嘲。

()

峡壁仙掌立,细路纹在掌。久别莲花峰,十年如更长。

万石相玲珑,叠出群山上。云峦时绝续,泉声日奔放。

()

剧怜辛苦手中轻,一寸拈来一寸情。磨到光时方有用,尖从刺后始无声。

偶凭投芥交原合,为想添花巧更生。何事深闺停不语,鸳鸯绣出太分明。

()
虚空玲珑别有天,晦明每被物情迁。
几番黄叶送秋色,屡对青灯分夜烟。
隙小风尖鸣淅沥,纸轻雪急响清圆。
更阑人静疑无月,且与梅花借月眠。
()

书囊未了复晨鸡,岁暮扁舟出大溪。司马倦从枚乘客,伯鸾欣对孟光妻。

山通石屋风烟合,海接天河日月低。一路梅花千树雪,春来约我酒重携。

()

千里还家独抱琴,象山杳在白云林。晚寒莫厌江东路,人倚梅花雪意深。

()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女,

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

深柳书堂顾石公,狂歌痛饮有谁同。一篇视我蜜笺阔,酒气瞢腾十指中。

()

华裾几度望青葱,咫尺西邻眼欲穷。拄杖竟妨春雨湿,谈棋谁伴草堂空。

青山半落閒愁里,白日都消断简中。薄暮诗来天渐霁,尚期歌咏一樽同。

()

淡扫蛾眉羞自照,巧梳蝉鬓向谁誇。酒因不饮愁难遣,事为无凭恨转加。

褥锦坐当交颈鸟,扇罗绣及并头花。欲题诗句无红叶,写遍窗间旧碧纱。

()
西亭饮散清歌阕。
花外迟迟宫漏发。
涂金烛引紫骝嘶,柳曲西头归路别。
佳辰只恐幽期阔。
()
柴门草径尽莓苔,不放黄尘俗子来。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
飘萧落叶残灯火,陆续清谈浊酒杯。
二十六年才四见,骊驹抵死秪相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