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邑山中。唐代。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0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5
韩翃的生卒年暂无法确考,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也难以考证。它大概是韩翃后期在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时期途径太行山夜宿石邑时所作。
参考资料: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如果说第一句是写仰望所见,那么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同时由“迷”字,又暗示夜暮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诗的题眼,倘若不在此处投宿,后面写破晓时的景色就显得无根无襻。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陈子昂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诗句,写拂晓与友人离别的景色,画面是静止的。韩翃这两句诗由此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这是一幅语意新鲜、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景色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48-649页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韩翃。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山海。宋代。张耒。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杞人忧天固可笑,而不忧者安从知。圣言世界有成坏,况此马体之毫厘。老人行世头已白,见尽世间惟叹息。俯眉袖手饱饭行,那更从人问通塞。
三月廿二日家兄解事还家夜话有感。明代。文徵明。虚堂漠漠夜将分,黯黯深愁细语真。零落尚怜门户在,艰难谁似弟兄亲。扫床重听灯前雨,把酒惊看梦里人。从此水边松下去,但求无事不妨贫。
眼儿媚 其三。清代。佚名。平生几度怨长亭。不似这番深。霜收水瘦,风流帆饱,怎忍轻分。栏干倚遍慵归去,独自个黄昏。荷横钗股,柳垂裙带,总是销魂。
西楼寄情。宋代。朱淑真。静看飞蝇触晓窗,宿酲未醒卷梳妆。强调朱粉西楼上,愁里春山画不长。
离越。宋代。赵汝绩。东关寒水深,游子别家心。棹急波鸣枕,篷疏月在衾。半生多道路,何日定山林。隔岸闻渔唱,离骚不敢吟。
答和江子我 其一。宋代。程俱。长江滚滚叶萧萧,心与虚空自寂寥。过眼文书风度穴,迎秋衾枕带忘腰。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宋代。苏辙。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广川王愁莫愁曲。宋代。张宪。愁莫愁,死即休。铅灌口,刀灼眸。托灰煮尸剑击头。愁莫愁,永巷春深作系囚。愁只愁,老妪哭。使者来,穷诏狱。徙上庸,伏显戮。雪我无辜人十六。
和御制游慈恩寺。唐代。慈恩寺沙。皇风扇祇树,至德茂禅林。仙华曜日彩,神幡曳远阴。绮殿笼霞影,飞阁出云心。细草希慈泽,恩光重更深。
秋夜怀寂居禅友。清代。张芬。楼空愁思迥,凭眺独萧森。月镜开灵觉,霜钟警道心。可怜黄叶落,无奈白云深。想得安禅处,天花正满林。
酬姑苏张太学见赠。清代。李英。江湖落魄独怜予,铁砚生涯自索居。入洛幸逢张太史,游邛今见马相如。清秋淮海看停辔,旧隐吴门忆著书。良晤不堪仍赋别,白云东望一踌躇。
梦里青山图为桐上人题。明代。冷士嵋。竹屋蒲团万壑东,萧然一幻坐来空。十年尘虑都亡尽,留得青山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