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辽水

渡辽水朗读

译文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注释


如:动词,去。
咸阳:古都城。
营家:军中的长官。
题:上奏呈请。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简析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朗读
()

猜你喜欢

枫桥西下夕阳斜,重到关门问酒家。记得当年分别处,一船秋色载黄花。

()

一路经行处,波澜动远空。乱山春霭里,残漏雨声中。

风俗因时见,心期此夜同。人分千里外,忍对百花丛。

()

谁将颜色领春光,竞说开元第一妆。独有佳人雪肌骨,亭亭清影月中芳。

()

责垂忧多两鬓斑,十年长梦赤城山。
何时得似净名子,潄石眠云恣意閒。

()

几日山南北,端期汗漫游。水痕秋雨过,竹色晓烟收。

宦海何时了,僧房为少留。却寻归去路,馀兴谩回眸。

()

藤树密重重,灵蕉带雨浓。何人曾梦鹿,此地旧潜龙。

云气终朝幻,泉源一脉钟。神来无殿宇,山半绿苔封。

()

江上秋风日夜生。萧萧两鬓葛衣轻。芭蕉丛竹共幽情。病骨不禁湘簟冷,梦魂犹似玉堂清。画檐疏雨过三更。

()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
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

()

春色来何处,桃花路欲迷。为言垂钓者,中有武陵溪。

()

召来未及拥青绫,麾去何妨拄赤藤。
粉署冯唐无辈行,镜湖贺老有交承。
吏柂月给幫虚设,客怪冰衔字稍增。

()
缟裙练帨映丹霞,默默无言不自夸。
陌上行人重回首,一年春事数朝花。
()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裁 一作:戴)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
复岭重冈向背迷,瘦筇深与病夫宜。
早禾未割尤艰食,过午人家犹未炊。
()

异域逢君感乱离,春残何处见花枝。江南纵有池台在,不似当年对酒时。

()
雨歇阳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