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朗读

译文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注释

李判官:诗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职。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行客:过客;旅客。
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5页

2、禾稼.《小儿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01月:第4页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  

参考资料:

1、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年:第195页

鉴赏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

  “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参考资料:

1、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年:第195页

2、赵丽雅.《唐诗鉴赏解析》: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21页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朗读
()

猜你喜欢

陇头水欲绝,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素从盐海积,绿带柳城分。日落天边望,逶迤入塞云。

()
盈盈一水望牵牛,欲渡银河不自由。
月照纖纖织素手,为君裁出翠云裘。
()

朝飞燕,暮飞燕,出入雕梁人莫见。常托平阳公主家,偶然飞入昭阳殿。

青锁犹惭柳作腰,建章差可花为面。弱舞惊风掌上回,清歌欺雪喉中转。

()

经史旧家风,薰陶磊块胸。

书堪干乙夜,学未辍三冬。

()

寥落故人宅,重来身已亡。古苔残墨沼,深竹旧书堂。

秋色池馆静,雨声云木凉。无因展交道,日暮倍心伤。

()
抱璞而居,其谁别玉。
乔君不献,自尊两足。
窥其狱户,视其邑庭。
吏无重糈,民有颂声。
()

晼晚春阑雨,酴醾花意秋。雪飞香霰集,龙斗玉云浮。

外户杨青眼,中唐浪白头。梦回人不见,心醉兀悠悠。

()

神山望里分明,幻出玉楼珠榭。碧晃金迷,榄取几多姚冶。

仙源近接长生路,髣髴紫兰人下。眷游情、不是闻风元圃,等闲图画。

()
别来长忆西楼事
结遍兰襟
遗恨重寻
弦断相如绿绮琴
()
嵩峤云高,洛川波暖。
举头乔木森无断。
囗囗囗雨绝风尘,小桥频过春渠满。
囗囗离宫,囗棱斗焕。
()

闻君数日住,使我百忧宽。池馆杯觞易,天涯故旧难。

久晴冬欲暖,近水晚犹寒。借取防身剑,慇勤醉里看。

()
作尉南昌日,投书北阙频。
忠言不悟主,直节耻为臣。
汉室多灾异,吴门念隐沦。
挂冠忘宠辱,蒙袂出埃尘。
()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
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晋亦不昌。
昌乃在其兄。
()

九日黄花如有意,
依旧满珍丛。
谁似龙山秋兴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