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牡丹。宋代。刘克庄。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参考资料:
1、李晓丽编著.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17页
2、杜茂功选注;王文超总编;王德俊副总编,.九都洛阳历史文化丛书 九都诗韵: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1.10:第346页
3、《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304页
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虏北行,诸后妃相随,沦落金邦。南宋爱国诗人念及此辱,无不愤慨感伤,生活在南宋末年的词人,痛感朝廷腐败,国势衰颓,报国无门,故托牡丹以发愤,写下这首词,抒其黍离之哀。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6页
大多数词人写牡丹,多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充满富贵气象。总之大都着重于一个喜字,而词人独辟蹊径,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发之所未发,从而寄托词人忧国伤时之情。
上片首二句“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写牡丹的身世。姚黄魏紫在当时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这里单举姚黄,是以姚黄代名贵牡丹花种。“独步”二字,准确、简洁地说出这些牡丹的美丽和名贵。三、四句转写目前。芍药、琼花和牡丹都是天下名花,前二者虽经战火摧残,但仍近朝廷,常为词人咏歌。而牡丹命运独苦,沦落于敌人的铁蹄下,犹如昭君,成为朝廷孱弱的的牺牲品。这是对牡丹的同情,也是对朝廷当政者的怨愤。
下片“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描绘了国破家亡后中州的惨象,同时也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盛世繁华时姚黄魏紫,倾国倾城;山河破碎中的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词人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得到充分的表现。文字极为精炼,含义极为丰富。“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怕人说中州的惨境,并非怯懦,而是更翻进一层,说明爱中州之深,言明光复中州之心的迫切,也说明未能渡江驱敌的愤恨心情。在堂堂男子汉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南宋末年,词人那种不平静的心潮是不言而喻的。结句“怕花愁”,实则是自己愁不堪忍。而词人采用曲折写法,不仅能表现出惜花的深厚情意,而且也能引读者进入境界,仿佛与牡丹相对,见其愁态,而不能无动于衷。
全词构思精妙,对比鲜明,感情深沉,达意委婉。虽是一首小词,却做到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并且结构严谨,层层相扣。借咏牡丹而生发出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主题来,是与词人的一腔爱国热情紧紧相连的。感时伤世,寄情于花,充分表现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时刻关注。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6页
2、金志奎著.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武汉出版社,2010.08:第526页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观寺中盂兰盆会有叹。宋代。宋伯仁。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赠歌人。唐代。薛能。温燠坐相侵,罗襦一水沉。拜深知有意,令背不无心。近住应名玉,前生约姓阴。东山期已定,相许便抽簪。
次韵择之金步喜见大江有作。宋代。朱熹。江头四望远峰稠,江水中间自在流。并岸东行三百里,水源穷处即吾州。
和友人盘石寺逢旧友。唐代。温庭筠。楚寺上方宿,满堂皆旧游。月溪逢远客,烟浪有归舟。江馆白蘋夜,水关红叶秋。西风吹暮雨,汀草更堪愁。
分司初到洛中,偶题六韵,兼戏呈冯尹。唐代。白居易。相府念多病,春宫容不才。官衔依口得,俸料逐身来。白首林园在,红尘车马回。招呼新客侣,扫掠旧池台。小舫宜携乐,新荷好盖杯。不知金谷主,早晚贺筵开。
河传 戊戌岁暮,吴中客楼夜思。元代。邵亨贞。楼迥。人静。雨摇灯影。梦绕天涯。路赊。水边小梅开几花。人家。酒旗何处斜。客路冰霜惊岁晚。情绪懒。长是念疏散。小溪滨。犹有春。故人。几时相见频。
书似端白道兄 其三。明代。赵彧。古藤花百折,一一罨楼居。世匪无朱草,僧难弃土苴。峰回鸿影断,石劈水帘虚。六籍真糟粕,仙人自有书。
韩文公。宋代。刘黻。 斯文久矣叹荆榛,一疏披忠彻紫宸。不忍中原沦左袵,甘寻南土作累臣。邹轲以后功何逊,鲁道于今脉尚新。宇宙欲昏星斗落,空山韩木亦悲春。
微禄弟有微禄养閒静之嘲因足成篇。宋代。韩淲。微禄养閒静,冉冉惊老境。谁知岁月速,复此霜露冷。齿发堕江湖,家世本箕颍。无效彭泽翁,茫然吊形影。
顾虚斋在湖南闻予致仕有作席间诵之次韵为谢。明代。顾清。尘埃衮衮逐浮名,泰华鸿毛比重轻。九折路穷人亦倦,三江舟到水还生。诗来楚泽流新咏,曲按贞元想旧声。斟酌此堂堪一醉,向来书剑几同盟。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唐代。李端。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