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隔万丈渊

出自唐代权德舆的《古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 gé wàn zhàng yuā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月中有桂树,无翼难上天。
海底有龙珠,下隔万丈渊
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晦明乌兔相推迁,雪霜渐到双鬓边。
沉忧戚戚多浩叹,不得如意居太半。
一气暂聚常恐散,黄河清兮白石烂。
()
桂树,上天,海底,龙珠,人生,大限,就中,一世,晦明,双鬓,沉忧,戚戚,浩叹,不得,一气,白石

《古兴》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权德舆。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中有桂树,无翼难上天。
海底有龙珠,下隔万丈渊。
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晦明乌兔相推迁,雪霜渐到双鬓边。
沉忧戚戚多浩叹,不得如意居太半。
一气暂聚常恐散,黄河清兮白石烂。

诗意和赏析:
《古兴》这首诗词以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月中的桂树,暗示着高处的桂树很难到达,象征了追求卓越和进步的困难。接着,描述了海底的龙珠,隔着万丈深渊,暗示了宝贵的财富或者机会隐藏在困难的环境中,需要经过艰难才能获得。

然后,诗人通过探讨人生的长度和价值,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虽然人的寿命可以达到百岁,但只有在三十岁左右才能称得上活了一世,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匆匆的年华。

诗中还出现了晦明和乌兔,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推移。晦明指的是阴暗的夜晚和明亮的白天,乌兔则象征着月亮的变化。这里可以理解为时间不断流转,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岁月带来的变化,如雪霜的逐渐在双鬓边出现。这表明诗人已经年老,面对沉重的忧愁和戚戚的心情,多次叹息。他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只能过着半途而废的生活。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担忧的情绪。一气暂聚常恐散,意味着一切的聚集都是暂时的,很容易散失。黄河清兮白石烂,黄河的水清澈而石头却破碎,形容世事变迁无常,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变数。

总的来说,《古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的短暂无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命运变化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哲理和情感,引人深思。同时,诗人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权德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