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关扼两寇。唐代。杜甫。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塞芦子》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边塞城市塞芦子的荒凉和危险,歌颂了关卡守军的坚毅和勇敢。
诗中通过描绘五城迢迢、隔河水,揭示了边塞城市的孤立和贫瘠。城内空荆杞,则表现出这座城市的人口凋零和荒芜。诗人思念明将薛仁贵的故事激发了自己割怀卫国的忧愁,而秀岩则是个未完成的愿景。
回略大荒来,崤函虚可尔,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城防的薄弱。然而延州的秦北的户口,尽管城防有所依靠,但依然需要一万人进行快速驱赶塞芦子。
诗句“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表现了薛仁贵的义举鼓舞了诗人的灵感,而临近边境的昆戎徒则要撤退三百里。诗末通过芦关阻拦两寇,展示了塞芦子的重要地位。希望能有人能够召唤帝阍,让胡骑快速穿越边关。
这首诗描绘了塞芦子的凄凉和危险,展示了边塞城市的困境和关卡守军的英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境况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疆界的忧虑和对边境守军的赞颂之情,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