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台山婆子子。宋代。释印肃。古人遗意不留言,婆子台山著一边。识得台山婆子子,赵州消息没休年。
诗词:《颂古九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这首诗由释印肃所作,题为《颂古九十八首》。诗中表达了古人的智慧和心意,以及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古人虽然没有留下文字和传言,但通过婆子台山这座山峰,我们可以读懂他们的心愿。婆子台山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代表着古代智慧和传统的积淀。诗人认为,只有真正认识到婆子台山的意义,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真谛。通过这个象征性的形象,诗人将我们引向思考和反思古代智慧的价值。
这首诗的意境和思想内涵都非常深远。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忘记古人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婆子台山的形象,诗人将传统文化和智慧传承的重要性传达给读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赵州消息的思念之情,赵州消息在这里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人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婆子台山这个形象,将传统智慧和历史的价值传递给我们。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敬畏和怀念的情感,使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审视古代智慧的珍贵和重要性。
这首诗给予我们反思的启示,提醒我们尊重传统、珍惜智慧,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以应对当下的挑战。它也唤起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激发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使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财富。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想性的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传递了对古代智慧和传统的敬意,引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赏析古人的智慧,更在于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历史价值的重新认识。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