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瓦解

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īng xiāo wǎ jiě,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入微尘,含法界。
顶{左宁右页}机,看脚下。
须弥灯王,冰消瓦解
()
微尘: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2.极细小的尘埃。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法界:佛教语。梵语dharma-dh?tu的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
右页须弥: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

诗词:《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昙

中文译文:
入微尘,含法界。
顶{左宁右页}机,看脚下。
须弥灯王,冰消瓦解。

诗意和赏析: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抒发了一种超越尘埃的境界和法界的内含。

诗中的第一句"入微尘,含法界"表达了诗人超越尘世的心境。微尘指的是尘世的琐碎、繁杂之事,而法界则是佛法的境界。诗人以微尘为入口,含藏着法界的内涵,意味着他能够在尘世中感悟到佛法的真谛。

"顶{左宁右页}机,看脚下"是诗中的第二句。这句表达了诗人观察世界的态度。顶、左、宁、右、页等词是对佛家修行中的一种姿势和动作的描写。通过这种特定的姿势,诗人能够以超然的眼光观察自己的脚下,即观察自身的修行和境界,对世界的看法也因而变得更加深邃。

"须弥灯王,冰消瓦解"是诗中的最后一句。须弥灯王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智慧和光明。诗人用这个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一切烦恼和纷扰的超越。冰消瓦解则意味着一切幻象和束缚的消除。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的境界,达到了一种解脱和自在的境地。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超越尘世、观照自身修行和达到解脱的境界。它以佛教的视角,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意义。这首诗词凝练而深邃,启人思考,展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绍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