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及暮还。宋代。郭印。拉客游萧寺,徘徊及暮还。自非归沐假,那得片时閒。阅世真成梦,为官只强颜。老僧应笑我,何日远尘寰。
诗词:《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郭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与元允大受一同游览天宁寺的情景,诗人在寺庙中徜徉至黄昏时分,然后返回。他自知无法像沐浴一样回到寺庙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他感叹世事如梦,做官只能强装笑颜。他预料到老僧会嘲笑他,期望有一天能远离尘世。
赏析:
这首诗以寺庙游览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对尘世的厌倦之情。诗人游览天宁寺,虽然环境安静祥和,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像僧人一样沐浴心灵,寻求片刻的宁静。他认识到世事如梦,为官只能勉强维持笑脸。他预感到老僧会嘲笑他,暗示自己远离尘世的愿望遥不可及。
这首诗的情感主题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描述寺庙中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疲倦和对心灵净土的向往。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真正回归寺庙,寻求内心的片刻宁静,因为他被世俗之事所牵绊,被官场的虚伪所迫使。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心灵净土的向往,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尘世的颓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使诗人在游览寺庙的过程中感到矛盾和困惑,最终他意识到远离尘世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尘世与净土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引发读者对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的思考。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内心的追求,使这首诗具有了一种普世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思考人生的同时,也对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