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人董偃化方流

出自宋代陈普的《咏史上·魏相》,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ǔ rén dǒng yǎn huà fāng liú,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赵禹张汤网未收,久人董偃化方流
丞相但看汉故事,何但宣皇不用周。
()
方流,丞相,故事,不用

《咏史上·魏相》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魏相(即曹操)的形象和历史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叹和思考。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魏相未能收服赵禹和张汤,
长久以来,董偃化作了波浪流淌。
丞相只是陶醉于汉代的故事,
却未能领悟到宣皇不再效仿周朝。

译文中,"赵禹"和"张汤"是历史上的两位著名抵抗曹魏统治的人物。"董偃"则是指董卓,他曾经是曹操的部下,但后来背叛了曹魏。

整首诗通过对魏相(曹操)的评述,展示了他未能征服赵禹和张汤这两位坚定抵抗者的事实。同时,董偃的背叛也使得曹操的统治受到了削弱。作者提到丞相(曹操)只对汉代的故事着迷,却未能理解到时代已经不再需要效仿周朝的统治方式。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曹操的评价和对历史发展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当下时代的观察和呼唤,希望统治者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呈现了作者对于权力者的期望和对于历史的思索。它既有历史意义,也具有时代的呼应,使人们在赏析中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