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向清宵坐月明

出自宋代刘黻的《四十吟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xiàng qīng xiāo zuò yuè m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十年来朋友情,朱弦疏越最希声。
閒思白日同天乐,每向清宵坐月明
世事只随沤起灭,故交不趁机木枯荣。
早知党祸今如织,只合渔樵老此生。
()
朋友,白日,天乐,月明,世事,故交,木枯荣,早知,党祸,如织,渔樵,此生

《四十吟三首》是宋代刘黻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四十年来朋友情,
朱弦疏越最希声。
閒思白日同天乐,
每向清宵坐月明。

译文:
四十年来,朋友之情长存,
红弦疏松是最稀有的声音。
闲时思念白日中的欢乐,
每当静夜坐下,月明如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刘黻四十年来与朋友的深厚情谊。他以朱弦疏松之音来比喻朋友之间的联系稀少而珍贵,弦音凄凉,寄托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珍重之情。

诗中描述了作者闲暇时的思绪,他在白日中想起曾经与朋友们一同享受的欢乐时光,在清晨的宁静和夜晚的明亮中,他感觉到朋友的存在就像与天乐同在。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世事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世间的兴衰沉浮,只有真正的友谊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者认为,真正的友谊不会随着时机的消逝而衰退,而是会像木枯荣一样持久。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作者展示了对当时政治动荡的深思。他认为如果早知道党派之祸如今如织,他宁愿选择过上渔樵老人的生活,远离尘嚣,过着平静的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抒发了对友情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展现了对纷扰世事的疲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