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言不知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化成岩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sēng yán bù zh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一线沿崖路,衰残步屟迟。
攀萝冲雾上,倚槛俯空危。
石佛像须久,山僧言不知
看来众亭子,最是妙高奇。
()
一线:1.战争的最前线。2.指直接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岗位:深入车间慰问~工人。3.数量词。形容极其细微:~阳光。~光明。~希望。~生机。
佛像:1.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2.多指佛教供奉的神像。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看来:1.粗略地判断。2.就所能看到或判定的范围来说。
亭子:花园、公园或娱乐场所供游乐或休息的小建筑,有时为装饰性的。

《化成岩二首》是宋代诗人赵汝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线沿崖峭壁的小径,行走其中的人步履艰难,时而攀爬蔓藤穿越云雾,时而依靠栏杆俯瞰深渊。石佛像已经存在很久,而山中的僧人却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在这个山间景色中,众多的亭子中最为奇特的是妙高亭。

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险峻山径所产生的深刻印象。诗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充满挑战与危险的感觉,峭壁、蔓藤和云雾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生敬畏的景象。作者描述了攀爬崖壁的辛劳和艰难,同时也展现了山间的静谧与神秘。

诗歌中的石佛像和山僧形成鲜明的对比,石佛像作为山间的一部分已经存在很久,沉默无言,仿佛对这里的一切了然于胸。而山中的僧人却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这种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最后,诗人提到了妙高亭,将其形容为众多亭子中最为奇特的一座。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妙高亭的特殊情感,它或许在景色、结构或历史背景上与其他亭子不同,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险峻山径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歌唤起读者对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