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省穿杨末。宋代。陈傅良。学省穿杨末,江城振羽端。声名人不忌,仕宦意常宽。缺月天将曙,孤村岁已寒。小舟来话别,此道少人敦。
《送任虞卿教授江阴》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任虞卿教授去江阴教书育人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学省穿杨末,
江城振羽端。
声名人不忌,
仕宦意常宽。
缺月天将曙,
孤村岁已寒。
小舟来话别,
此道少人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任虞卿的祝福和别离之情。
首先,“学省穿杨末,江城振羽端”将诗人和好友的身份描绘出来。学省指的是学校,穿杨末表示诗人是学校的一员;江城指的是江阴,振羽端则表达了任虞卿作为教授的风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好友的学者身份和对教育事业的投身。
接着,“声名人不忌,仕宦意常宽”表明了作为学者的任虞卿声名显赫,不会担心名声受损;而对仕途的追求也不会限制他的心胸。这里展示了任虞卿宽广豁达的胸怀和对事业的坚持。
随后,“缺月天将曙,孤村岁已寒”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揭示了离别时的忧伤和孤寂。缺月天将曙,意味着时间已经推进到黎明前的阶段,而孤村岁已寒,则暗示着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这两句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别离时的寒冷孤寂。
最后,“小舟来话别,此道少人敦”将别离的场景转移到小舟上。小舟代表了离别的途径,此刻无人共舟,少有人能懂得诗人和任虞卿的离愁别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别离时的无奈和孤独。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任虞卿的送别之情,展示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推崇和对友情的珍视。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