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虞卿教授江阴

送任虞卿教授江阴朗读

《送任虞卿教授江阴》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任虞卿教授去江阴教书育人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学省穿杨末,
江城振羽端。
声名人不忌,
仕宦意常宽。
缺月天将曙,
孤村岁已寒。
小舟来话别,
此道少人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任虞卿的祝福和别离之情。

首先,“学省穿杨末,江城振羽端”将诗人和好友的身份描绘出来。学省指的是学校,穿杨末表示诗人是学校的一员;江城指的是江阴,振羽端则表达了任虞卿作为教授的风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好友的学者身份和对教育事业的投身。

接着,“声名人不忌,仕宦意常宽”表明了作为学者的任虞卿声名显赫,不会担心名声受损;而对仕途的追求也不会限制他的心胸。这里展示了任虞卿宽广豁达的胸怀和对事业的坚持。

随后,“缺月天将曙,孤村岁已寒”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揭示了离别时的忧伤和孤寂。缺月天将曙,意味着时间已经推进到黎明前的阶段,而孤村岁已寒,则暗示着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这两句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别离时的寒冷孤寂。

最后,“小舟来话别,此道少人敦”将别离的场景转移到小舟上。小舟代表了离别的途径,此刻无人共舟,少有人能懂得诗人和任虞卿的离愁别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别离时的无奈和孤独。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任虞卿的送别之情,展示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推崇和对友情的珍视。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春江分影送残阳,浅薄东风飏晚香。燕子已归寒未去,柳蛾酣雨弄青黄。

()

嘉客同游海上宫,高僧问道得从容。乍惊暑退灵源洞,最爱庭开大顶峰。

杰阁初成切星斗,飞云时到绕杉松。我来未尽登临兴,更待秋高灏气浓。

()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南荆双戟痕犹在,

北斗孤魂望已深。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小竹陂在县北。
)桐柏烟横山半紫。
()

团屋霜浓,剪帘风峭,酒意星星才透。镜底轻怜,瓶边闲对,呵香绛唇笼袖。

待和暖,鸳衾覆,芳情解消否。

()

一叶鉴中来,两岸青山起。送我红蕖万柄香,疑在蓬壶里。
天地莹无尘,巾袂凉如水。白浪无声月自高,不是人间世。

()
纷纷剑客走淮濆,破虏红袍海内闻。
行到巴河打叉处,居人犹识旧将军。
()
亲见子云豸不扬,迟以岁月名自彰,松江笠泽几多地,古今三作胜士场。
鸱夷已去乘海航,季鹰抚事惊秋霜。
五百年间天随子,汀洲杜若齐芬芳。
笔床花灶湖光里,欸乃声中弄清泚。
()

广文先生匹马来,嫩李夭桃花烂开。粤海羽翰奋秋翥,禹门鳞甲殷春雷。

清时斗岳名方重,梓里河山看屡回。明到宜城非久借,三鳣原已兆三台。

()
汪精卫
啣石存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

北风吹夏雨,和竹亚南轩。豆枕欹凉冷,莲峰入梦魂。

窗多斜迸湿,庭遍瀑流痕。清兴知无限,晴来示一言。

()

冬与滕六宜,夏与赵盾敌。
更有茯苓功,保君千岁质。

()

宿雨朝寒,芳时又过酴醿了。舞环歌绕。应恨金杯小。
零乱霜蕤,点缀青青草。花间道。曾遭花恼。把酒呼晴昊。

()

毒草灵苗大小符,门庭风景半医巫。
形神久隔生原幸,人鬼交争势转孤。
枕上心魂疑岸狱,眼中眠食羡妻孥。

()

平时歌酒伴,云散与风流。白发潘怀县,青衫许散愁。

生怜自谋拙,人谓不堪忧。只拟江湖去,狂吟和棹讴。

()

秋风何处来,萧然洗炎瘴。时要二三子,临池倒嘉酿。

逢辰既升平,览景又清旷。寂无人世喧,颇觉神魄王。

()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