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佳名谁与归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和沈仲一北湖十咏·粹白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yǒu jiā míng shuí yǔ gu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欲来花底竟差池,我有佳名谁与归
翌日看花天一色,狐裘犹自织寒机。
()
差池:(名)①差错疏忽:事关重要,可不能有半点~。②意外的事(多指事故):倘有~,就得吃官司。
看花天一色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
寒机

《和沈仲一北湖十咏·粹白堂》是宋代诗人陈傅良的作品。这首诗意蕴含深邃,通过诗人对花的观察和心境的表达,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思绪的交融。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欲来花底竟差池,
我有佳名谁与归。
翌日看花天一色,
狐裘犹自织寒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北湖的花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花的观察和自己心情的感慨。诗中的“粹白堂”指的是北湖上的一个建筑,诗人在这里观赏花景。

首节诗句“欲来花底竟差池,我有佳名谁与归。”表达了诗人对花的美丽之处的赞叹,但也感叹自己的评价无法与之相比。诗人感到自己的赞美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与花的美相媲美,因此问道:“我有佳名谁与归。”这句话既是自问自答,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翌日看花天一色,狐裘犹自织寒机。”则描述了诗人第二天再次观赏花景时的情景。这里的“翌日”意味着诗人对花景的持续关注,他发现天空和花朵的颜色融为一体,形成一片色彩斑斓的美景。而“狐裘犹自织寒机”则表达了寒冷的天气,诗人仍然穿着厚重的狐裘,寒气侵袭,而他自己的心境也因此感到凄凉。

这首诗通过对花景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自然景色与主体情感的交融。花景美丽而绚烂,而诗人内心的情感却显得黯淡与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花的美丽,也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刻画了作者对花景的感受,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思想情感的交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