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莲。元代。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参考资料:
1、邓安生,叶君远.《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杭州:浙江文学出版社,1996:50
2、王德明.《古代咏物诗精选点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62
3、胡光舟,周满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1)》.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603
4、武安国,聂振弢.《元诗选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99
5、黄益庸,张亚真.《千年千家诗》.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172
6、容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容城县拒马诗社.《容城诗选》.北京:改革出版社,1989:17
7、王坤.《中华古诗文精品导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295
8、《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参考资料:
1、王坤.《中华古诗文精品导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295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参考资料:
1、王坤.《中华古诗文精品导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295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刘因。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踏歌词四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送客登楼 其一。明代。边贡。名楼遥对远山开,不是寻常避暑来。座上风流浑笑语,城中幽胜几池台。鸣蜩嘒嘒还青柳,返照盈盈且绿苔。共说庙堂虚席待,别筵休惜共深杯。
泛小舟入莲荡微雨即事。宋代。汪莘。水光如锦叶如烟,微雨相从到洞天。翠盖红妆无处避,一时挨入木兰船。
吴中灵岩寺。宋代。释文珦。离宫今作寺,往事日荒芜。越女承恩宠,吴王失霸图。屧廊斜带岭,香径直通湖。莫上琴台望,风烟满旧都。
舟中三首。宋代。宋祁。舟行不碍动,纵目望联堤。稍觉前川近,徐惊后树低。鱼游随聚沫,禽度带残啼。自趣家田路,春清况日携。
书事 其三。宋代。赵蕃。贫非事烹煎,病止治药物。乌薪鬻之市,束缚论寸尺。烟浮多稚松,质重非老栎。炽焰忽复然,寒灰已成积。
元夕寄梁先辈二首 其一。明代。孙作。碧沙官渡柳摇新,灯火萧条不负春。谁道黄昏先闭户,天街雪色更宜人。
赠赵宜之二首 其一。金朝。辛愿。夫子今词伯,胡为远帝京。青云无辙迹,白发有柴荆。鬼戏多年病,人高四海名。麟经方有缺,无惜继丘明。
林圮埔访宗人月汀赋赠。清代。林朝崧。嘉政溪边辟草莱,凤凰山北起楼台。熬波海上银沙积,煮玉云中宝鼎开。破浪音曾怀大志,弹琴今且皂吾财。延宾籍甚当时驿,十五年前记我来。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明代。赵时春。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发老侵人。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
挽平山菊涧。宋代。陈普。小试庖丁刃,天王信不虚。林森惊若凤,戢戢免其鱼。一日乾坤定,终身岩谷居。人皆疑不仕,莫晓我心初。
渡淮放歌。明代。陆深。出门江南花无数,行尽淮南春欲暮。风霜添上鬓丝繁,颇悔从前好词赋。伊吕分明道可行,孔孟咄嗟时不遇。故人衮衮俱公侯,频岁劝予劳尺素。亦有封章达姓名,曾傍重瞳屡回顾。忆昨素冠成陛辞,天子中兴初践祚。八年林卧心常悬,一捧部符躬莫措。玉堂天高旧梦回,青宫地切新恩误。万分何补等涓埃,五十无闻昩时务。凭将一出期遂初,自保孤忠总如故。长河浊流足风波,飞鹢扬舲竞津渡。携家十口儿女情,居安虑危在云路。遥持一寸报主心,时放歌声和韶頀。
永嘉行。宋代。薛季宣。夷甫清谈平子醉,晋俗浮虚丧节义。不闲胡虏哭桑林,九伯五侯无一至。洛阳宫中胡马嘶,晋家天子行酒卮。驱出如羊晋卿士,妇辱面前争敢知。胡儿居坐汉官立,不许纷纭但含泣。刃加颈上始觉忧,追悔前时又何及。胡尘坌起昏中土,人死如麻骼如阜。草莱万里无舍烟,毡帐羊裘自来去。乌旗雾合胡笳咽,无援边城肠断绝。琅琊匹马竟浮江,弃寘存心坚片铁。天骄一坐昭阳殿,九鼎迁移如转电。禁声不得悲楚囚,白版金陵谩龙变。数奇督运淳于伯,诛斩无名血流逆。若思不识是何人,却是帅师临祖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