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髻三千汉殿中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ǎo jì sān qiān hàn diàn zh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玉龙十二蓬山顶,宝髻三千汉殿中
()
山顶:山的顶端,最高的地方。
宝髻

《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陈傅良创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玉龙十二蓬山顶,
宝髻三千汉殿中。

诗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两个景象,玉龙和汉殿,展示了它们各自的壮丽和神秘之美。玉龙是山的形象,汉殿则是宫殿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其简练的文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之美的感悟。玉龙是一座雄伟的山峰,十二蓬山顶指的是其顶峰的十二座峰峦,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玉龙的形象与宝髻三千汉殿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宝髻是九重宝冠,象征着皇室的尊贵和华丽,而三千汉殿则指的是宫殿的规模之大。整首诗通过山与宫殿的对比,展示了自然和人文的壮丽与神秘。

诗人通过简练的词语,巧妙地描绘了两个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玉龙的高耸和宝髻的华丽,使人感受到山与宫殿的壮丽和庄严,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美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言简意赅,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人文之美的深深热爱与赞叹。

这首诗通过简短而精湛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山与宫殿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领悟。它以简洁的文字,营造出壮丽而神秘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对比和联想,使诗意更具深度和广度,让读者在欣赏中感悟到大自然和人文的伟大和美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