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我冰而炭

出自宋代王柏的《书隐和韵谢再答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ì wǒ bīng ér t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我已百念灰,只有敬贤念。
事之云乎哉,敢分席半片。
不思笙鹤随,犹望衣钵禅。
举杯邀杖履,同问春深浅。
徘徊梅月下,不嗔苹藻荐。
公诗太过情,置我冰而炭
年来从心游,琴瑟幸非远。
一谦生万和,一默屈在辨。
今日知公心,它日识公面。
朝夕愿趋隅,稽首侍香案。
()
笙鹤衣钵:(名)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相传。
举杯深浅:1.指水的深度。2.比喻言语、行为的分寸。3.偏义。指深。4.[色彩的]浓或淡。

《书隐和韵谢再答之》是宋代王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贤者的敬仰和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意和赏析:
在诗的开头,作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百般念想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对贤者的敬仰之情。他对贤者的价值和意义心存敬佩,愿意与贤者共享一片席地。作者不再追求名利,而是希望能够像贤者一样追求精神上的宁静,比喻为衣钵禅。

作者举起酒杯邀请贤者,一同探讨春天的深浅之美。他在梅花盛开的月夜中徘徊,对贤者的到来非常期盼,而贤者的到来又如同苹果和藻荐般令人喜悦。作者觉得贤者的诗作过于情感激昂,使得自己感到冷漠和无足轻重。

接下来,作者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心境和陪伴自己的音乐。他幸运地能与贤者共同欣赏琴曲,这使得他觉得自己并不孤独,与贤者之间的默契使得他们能够在争辩中保持谦和,在沉默中保持辨析。

最后,作者表示自己今天理解了贤者的心意,未来一定会认识贤者的真面目。他愿意每天早晚都前去贤者所在的角落,恭敬地向贤者行礼,并且守候在香案旁边。这里的香案象征着文化和学问,作者愿意在这里静静地等待贤者的指导和教诲。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贤者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友谊和心灵追求的思考。通过描绘自己与贤者的交往和对贤者的赞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境界和人际关系的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