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伊人招不得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送杨仲博归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ú shì yī rén zhāo bù dé,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江头送客雪初晴,木叶脱尽山空明。
天高地迥着行客,昂昂野鹤相似清。
晓空霜唳三两声,扶木枝上阳乌惊。
岂无枯蚓若残粒,宁肯挽首鸡鹜争。
伊人伊人此为客,不是伊人招不得
固有比邻不往来,那能万里相追逐。
沪涪江上初戒舟,荆江夏簟赤壁秋。
长江镜滑无纤滓,致君肝鬲尔许侔。
竟成何事客先发,赢得满头桩岁月。
丈夫身在复何忧,莫作无相见期别。
()
行客,相似,扶木,枯蚓,残粒

《送杨仲博归蜀》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头送别杨仲博的情景,并融入了对友谊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以雪后初晴的景象为背景,诗人站在江头,目送杨仲博离去。诗人观察到山上的树叶已经脱尽,山势明朗。他感叹天空高远,大地辽阔,行走其中的客人显得渺小,而像昂首挺胸的野鹤一样清高。清晨的天空中传来几声霜唳,惊起了树枝上的乌鸦。诗人反问,难道没有像枯蚓一样微不足道的存在吗?为何却宁愿挽回一只鸡或抓住一只鹜来争斗?

诗人称呼杨仲博为"伊人",意味着亲近而疏远的关系。他感慨地说,杨仲博作为客人离去,不是因为对他没有吸引力,而是因为有固定的邻里关系,无法像万里相追逐一样。诗人用沪涪江和荆江作比喻,形容两人初次离别,就像江上的舟只刚刚开始戒慎,而夏天的簟子和秋天的赤壁已经交替。长江的水面如同一面光滑的镜子,没有任何污垢,比喻两人的交情纯净无杂。最后,诗人寄语杨仲博,希望他能够像肝鬲一样勇敢坚定地前行,取得成就。诗人认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真正的丈夫都不应该担忧,因为友谊的纽带不会因为别离而消失。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友谊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借物抒情,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对友谊的思考,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局限。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