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落纸不归天

出自宋代强至的《杨公济以诗索粉纸依韵和答》,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yún luò zhǐ bù guī tiā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云落纸不归天,就把霜刀翦四边。
欲送草堂还缩手,少陵惯见浣花笺。
()
归天:(动)婉辞,指人死。
四边:周围、四处
草堂:(名)茅屋。多指古诗人或隐士的住房:杜甫~(在四川成都)。
缩手:缩手suōshǒu[shrinkfromdoingsth]却步抽身;不下手。比喻不敢做下去或不干预其事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少陵: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指唐诗人杜甫。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惯见浣花笺

《杨公济以诗索粉纸依韵和答》是宋代文人强至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春天的云彩落在纸上无法飘扬天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云落纸不归天,
春天的云彩降落在纸上,无法再飘扬天空,

就把霜刀翦四边。
于是我用霜刀将其剪裁四周。

欲送草堂还缩手,
本欲将这纸送到我的草堂,却不禁缩回了手,

少陵惯见浣花笺。
因为我习惯了少陵先生常用的浣花纸笺。

诗词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云落在纸上无法飘扬天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于光阴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云是大自然中的自由元素,而它被困在纸上,不能自由地飘荡,象征了人们的追求和希望也常常受到外界的束缚和限制。作者用霜刀将纸剪裁,似乎是想要将这种束缚解除,希望云能重新回归天空。然而,他最终还是收回了自己的手,没有将纸送到目的地草堂。这或许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的矛盾和无奈,他习惯了少陵先生常用的浣花纸笺,而不是自己期望的粉纸。这里的浣花纸笺成为了一种符号,代表着传统文化和过去的经历,与现实中的希望和追求形成了对比。

整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对云、纸和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示了人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岁月流转中的无奈和感叹。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追求和希望,以及现实世界中的限制和挑战。同时,诗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借用和对于过去的回忆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的角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