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文赡富时名。宋代。韩维。才高文赡富时名,感物伤时动有情。不识无生真目体,一尘才遣一尘生。
这首诗词是宋代韩维所作,《读白乐天传及文集》。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译文:
才高文赡富时名,
感物伤时动有情。
不识无生真目体,
一尘才遣一尘生。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白乐天的传记和文集的阅读所引发的思考。诗人韩维赞赏白乐天才华出众、才学兼备,在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享有盛名。然而,他也感叹于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深深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情感冲动。诗人意识到自己对于真正的生命之源还有所不知,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只能在尘世中显现,而随着一尘的生命消逝,自己的才华也会随之消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韩维对于白乐天传记和文集的深入思索。首两句描述了白乐天的才学和名声,突显了他在那个繁盛时代的地位与影响力。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他对于生命的无常以及人事的变迁感到痛心。最后两句则以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他认识到自己只是尘世间的一粒尘埃,只能借助尘世的存在来展现自己的才华。然而,一旦尘世消逝,他的才华也将随之湮灭。整首诗词通过对白乐天传记的阅读,引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存在和时光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索。
这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对白乐天的传记和文集的阅读,诗人韩维引发了自己对于存在意义和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诗词中的语言简练而深邃,通过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描绘,传达出对于生命短暂和尘世虚幻的感慨。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生命的深入思索,使读者也能在其中感受到对于存在与时光的反思和启示。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