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煽虐焰

出自明代刘基的《游仙(九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n huáng shān nüè y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秦皇煽虐焰,烈烈燔九州。
平原旷如赭,鸿鹄安所投。
所以避世士,慨想乘桴浮。
楼船载侲子,去作污漫游。
何必蓬莱山,远人即瀛洲。
虎视徒逐逐,竟死于沙丘。
()
烈烈:1.高峻的样子。2.形容极端强烈。3.状声词。
九州:(名)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平原:(名)起伏小、海拔低的广大平地:华北~。
旷如死于沙丘: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高度一般从数米到数十米,有丘状、垄状、新月状。在沙漠中最常见。裸露沙丘易于随风缓慢移动,生长植物后流动性减弱,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对它进行改造。

《游仙(九首)》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秦皇帝残暴统治的景象,以及士人避世的苦闷和对自由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秦皇煽虐焰,烈烈燔九州。
秦皇的残暴行径犹如燃烧的烈火,烧毁了整个九州大地。

平原旷如赭,鸿鹄安所投。
平原广阔如赭石,大雁和孤鹤无处安身。

所以避世士,慨想乘桴浮。
因此,那些避世的士人们感到悲愤,想要乘着木筏漂流远离苦海。

楼船载侲子,去作污漫游。
他们乘坐楼船,带着朋友们一同踏上漂泊之旅。

何必蓬莱山,远人即瀛洲。
为何一定要去蓬莱山,远离的人就是瀛洲仙境。

虎视徒逐逐,竟死于沙丘。
虎视眈眈的追逐仅仅是徒劳,最终却在沙丘中丧命。

这首诗词以明代时期秦皇帝的暴政为背景,反映了刘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诗中描绘了秦皇帝残暴煽虐的景象,以及士人们为自由而避世的心境。他们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像漂流的木筏一样自由地在污浊的世界中漫游。最后的沙丘象征着他们的追求最终落空,无法逃脱现实的苦难。

整首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秦皇帝暴政和社会现实的强烈谴责,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这首诗词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刻的诗意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