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安足惩。宋代。苏辙。少年学诗书,晚岁探至道。岂伊封疆臣,乃是廊庙宝。苦恨富贵迟,声名得空早。忆惟西羌桀,始建元戎纛。恩威炳朝日,号令靡秋草。功勋不容究,孤高易摧倒。归来易三邦,但养胸中颢。宁知北边将,还须用耆老。春风吹旌旂,先声遍城堡。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送李诚之知瀛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学诗书,晚岁探至道。
岂伊封疆臣,乃是廊庙宝。
苦恨富贵迟,声名得空早。
忆惟西羌桀,始建元戎纛。
恩威炳朝日,号令靡秋草。
功勋不容究,孤高易摧倒。
归来易三邦,但养胸中颢。
宁知北边将,还须用耆老。
春风吹旌旂,先声遍城堡。
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送别李诚之去瀛州的情景。苏辙褒奖了李诚之年少时的学习才华,以及晚年对求学和探索道义的坚持。他认为李诚之不仅是国家的重要官员,而且是廊庙中的宝物,指代其品德高尚和才能卓越。苏辙表达了自己对富贵晚到的懊悔和对早早获得声名的羡慕之情。他回忆起往事,提到了西羌桀和元戎纛,暗示了李诚之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勋和受到的荣誉。然而,他也指出功勋不容细究,高高在上的地位易于被颠覆。最后,苏辙表示李诚之归来后应该保持谦逊,继续修身养性,因为北方的军事将领需要智慧和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他希望李诚之的名声能在春风中传遍城堡,同时也呼吁他不忘往事,继续为民众服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苏辙对李诚之的赞美和送别之情。苏辙通过对李诚之的称赞,展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道德品质和才能的敬重。他对富贵迟到的懊悔和对声名得早的羡慕之情,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和成就的思考。通过回忆西羌桀和元戎纛的事迹,苏辙表达了对李诚之在战争中所取得的功勋和受到的荣誉的赞美。然而,他也提醒李诚之要谦虚谨慎,避免因权力和地位而变得孤高易倒。最后,他呼吁李诚之继续为国家和民众做出贡献,以智慧和经验支持北方的军事事业。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李诚之的欣赏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