従臣暗泣新宫柳。宋代。苏辙。病起江南力未匀,强将冠剑拂埃尘。木鸡自笑真无用,刍狗何劳收已陈。行従銮旗风日细,侧听庙乐管弦新。谁知四载勤劳后,并举成功祚泣辛。宸心恻恻念污莱,南籞西池闭不开。长乐鸣鞘千乘出,顾成荐鬯万方来。従臣暗泣新宫柳,父老行依辇路槐。双阙影斜朱户启,都人留看属车回。
这首诗是苏辙所作,名为《再和二首》,属于宋代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起江南力未匀,
强将冠剑拂埃尘。
木鸡自笑真无用,
刍狗何劳收已陈。
译文:
病后在江南起身,身体力量还未恢复,
勉强戴上冠冕,拂去尘埃。
木雕鸡自嘲毫无用处,
草编的狗何必再收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病后恢复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对时事的感慨和对官场的失望之情。
首句“病起江南力未匀”,表达了苏辙正在江南地区病愈后的状态,身体还未完全康复。这句揭示了作者身体虚弱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困顿和挣扎。
第二句“强将冠剑拂埃尘”,暗指作者再次戴上官吏的冠冕,试图拂去身上的尘埃,重新投身于政治事务。这句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期望,他希望能够克服困难,重振雄风。
接下来的两句“木鸡自笑真无用,刍狗何劳收已陈”是苏辙自嘲和对时局的讽刺。木鸡是指雕刻的鸡,自嘲其虚伪无用;刍狗则指平凡的狗,暗喻那些过时的人物,讽刺他们不值一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宫廷事务和皇帝的忧虑和思念。他听从皇帝的旨意行事,侧耳倾听庙宇中的乐声,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然而,他感叹四年的辛勤努力之后,所获得的却是眼泪和辛酸。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辛勤工作的付出,以及对政治的失望和无奈。
最后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老百姓的关怀。他忧心忡忡地想着受到污蔑的人们,他们无法被宽恕。他描述了长乐鸣鞘、顾成荐鬯的盛况,意味着政治的变迁和权力的更迭,但他同时也感慨万方来的人们无法享受到这个盛况。最后两句描写了宫廷的盛况,都人们留恋不舍地看着属车回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对官场现实的讽刺,表达了苏辙对政治的失望和对人民的关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他这首诗是苏辙所作,名为《再和二首》,属于宋代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起江南力未匀,
强将冠剑拂埃尘。
木鸡自笑真无用,
刍狗何劳收已陈。
译文:
病后在江南起身,身体力量还未恢复,
勉强戴上冠冕,拂去尘埃。
木雕鸡自嘲毫无用处,
草编的狗何必再收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病愈后重新投身政治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时事的思考。
首句“病起江南力未匀”,描绘了苏辙在江南康复之后,身体仍未完全恢复的状态。这句暗示了作者在政治竞争中的困境和挣扎,他身体尚未康复,却不得不重新投入政治事务。
第二句“强将冠剑拂埃尘”,表达了作者重新戴上官吏冠冕,试图摆脱尘埃,重新参与政治。这句象征着苏辙想要重整旗鼓,振奋精神,重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接下来的两句“木鸡自笑真无用,刍狗何劳收已陈”是苏辙自嘲和对时局的讽刺。木鸡是指雕刻的鸡,自嘲其虚伪无用;刍狗则指平凡的狗,暗喻那些过时的人物,讽刺他们不值一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之后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宫廷事务和皇帝的忧虑和思念。他听从皇帝的旨意行事,侧耳倾听庙宇中的乐声,希望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然而,他感叹四年的辛勤努力之后,所获得的却是泪水和辛酸。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辛勤工作的付出,以及对政治的失望和无奈。
最后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老百姓的关怀。他忧心忡忡地想着受到污蔑的人们,他们无法被宽恕。他描述了长乐鸣鞘、顾成荐鬯的盛况,意味着政治的变迁和权力的更迭,但他同时也感慨万方来的人们无法享受到这个盛况。最后两句描写了宫廷的盛况,都人们留恋不舍地看着属车回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对官场现实的讽刺,表达了苏辙对政治的失望和对人民的关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