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穆君臣。南北朝。沈约。于穆君臣。君臣和以肃。关王道。定天保。乐均灵囿。宴同在镐。前庭悬鼓钟。左右列笙镛。缨佩俯仰。有则修礼容。翔振鹭。骋羣龙。隆周何足拟。远与唐比踪。
《梁鼓吹曲 于穆》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沈约。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梁鼓吹曲 于穆》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于穆君臣。君臣和以肃。关王道。定天保。乐均灵囿。宴同在镐。前庭悬鼓钟。左右列笙镛。缨佩俯仰。有则修礼容。翔振鹭。骋羣龙。隆周何足拟。远与唐比踪。
译文: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君主和臣子们相互和谐相处。关山上的王者之道定下天命的保护。乐声在灵动的园林中传出,大家一同在镐京共享欢宴。宫殿前悬挂着鼓钟,左右排列着笙镛。佩戴的缨带上下翻飞,有规矩地修饰着仪态。鹭鸟翱翔,群龙奔腾。盛世如周时那样无法比拟,远远超越了唐朝的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南北朝时期的盛世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以巧妙的形象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君臣和谐、社稷安定、乐园欢宴的场景。
首先,诗中提到的“关王道”和“定天保”指的是君主以王者之道来确立国家的安定和保护。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君主的赞美和对国家稳定的渴望。
诗中的“乐均灵囿”和“宴同在镐”描绘了盛世的欢乐景象。乐声在灵动的园林中回荡,君臣们在京城镐京共享盛宴,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宫廷的庄严和仪态。前庭悬挂鼓钟,左右排列笙镛,缨佩上下翻飞,有规矩地修饰着仪容。这些描写展示了宫廷的庄严肃穆,以及君臣们对于礼仪和仪态的重视。
最后,诗中的“翔振鹭”和“骋羣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隆周指的是周朝的盛世,表达了作者认为当时的盛世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伟大时代,远远超越了唐朝时期的辉煌。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盛世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繁荣和君臣和谐的向往,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盛世氛围和社稷安定的景象。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